日前,美國公司發起337調查申請,這一次,一直非常國際化,奉行“貿工技”的某集團也包含其中。
根據媒體報道,2019年5月22日,美國Neodron公司依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規定,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出申請,指控對美出口、在美進口和在美銷售的觸控移動設備、計算機及其組件侵犯其專利權,請求ITC發起337調查,并發布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某集團在這一波沖突中涉案。
可以說,雖然某集團反復強調國際化,雖然某集團雇傭了一大批外籍高管,雖然某集團一些主要是華人的機構,平時工作要求用英語,但從結果上來看,美國人沒還是把某集團當成國際化企業來看。
事實上,不論是此前被川普制裁的XX,還是這次被337調查的某司,兩家公司的高管都在不同場合高唱全球化。
以XX公司創始人此前在采訪中的說辭為例:
我們不會排斥美國,狹隘地自我成長,還是要共同成長。如果真出現供應不上的情況,我們沒有困難。因為所有的高端芯片我們都可以自己制造。在和平時期,我們從來都是‘1+1’政策,一半買美國公司的芯片,一半用自己的芯片。盡管自己芯片的成本低得多得多,我還是高價買美國的芯片,因為我們不能孤立于世界,應該融入世界。
仔細看,這段話是有問題的,比如“所有的高端芯片我們都可以自己制造”,“盡管自己芯片的成本低得多得多,我還是高價買美國的芯片”。
之所以這么說,根源是對進口芯片具有非常高的依賴性,XX在2018年進口了200億美元芯片。
因此,在發言上出現了這樣一幕,既要說“所有的高端芯片我們都可以自己制造”,又要說“盡管自己芯片的成本低得多得多,我還是高價買美國的芯片”。
由于當下大環境,必須樹立信心,鼓舞民心士氣,因而吹牛鼓氣鐵流也是理解的。
不過,畢竟在半導體產業上,中美差距太大,因而在庫存耗盡之后,還是要買美國芯片的,所以玩了一堆文字游戲為自己買美國芯片找借口。這種華麗的文字操作也是沒誰了。
我們再以某司CEO的發言為例:
我們希望取之于全球用之于全球,不僅滿足中國產品賣到全球,也希望利用全球資源來開發我們的產品,從而來滿足消費者。
在一檔節目上,主持人問,到底算不算中國企業,該公司CEO的回答非常聰明,避開了國家的問題,把某司定義為一個全球性的公司。
這些商業公司之所以要強調全球化,根源就是走了融入西方經濟秩序,加入西方技術分工后被綁架,不得不高唱全球化。
由于對美國的技術高度依賴,一旦其整機產品,買不到歐美日韓的元器件,即將面臨休克的風險,因而在對外消息上,會把自己包裝為一家國際化、全球化的公司。
然而,最近的事件表明,不論這些公司如何包裝,美國人是看的很清楚的。這種包裝只是自欺欺人,是無用功。
當下,中國公司應該做的不是把自己包裝為全球化,而是大大方方承認自己就是一家中國企業。
必須強調的是,這種承認不是嘴上說說而已,而是要有實際行動的。
其物質基礎就是,對美國技術沒有多少依賴性。
換言之,就是有我就是一家中國公司,我就把科技產品往伊朗賣了,而且具備川普還拿我沒轍的能力。
鐵流認為,對于全球化,中國的商業公司不宜操之過急,在技術上必須有自己的立身之基。
如果技術上是高度依賴國外技術的,玩的是在洋人地基上建房子的游戲,這種全球化只是給美國廠商做下游,英特爾、ARM、谷歌、微軟賺大錢,國內整機廠賺血汗錢。賺點血汗錢也就罷了,還要時不時被川普卡脖子訛詐。
這種融入西方的全球化是沒多少意義的,在當下已經走到了盡頭,川普已經把這種全球化的道路堵死了。
鐵流認為,現在中國需要的全球化,是可以讓,英特爾、ARM、谷歌、微軟等美國公司去吃土的全球化。
那就是先苦練內功,核心技術全部自己掌握,然后依托中國市場做大做強,在國內市場把美國公司趕出去之后,在去國際市場與美國公司拼殺,這種全球化步伐會慢一點,卻是真正能夠動搖美帝高科技霸權的全球化。
其實,我們回看歷史,美國當年就是這么做的。美國自建國以來就搞高關稅,閉關鎖國,苦練內功,而不是盲目的搞全球化,融入“國際主流”。
以關稅來說,當時美國的進口關稅非常高,平均高達30%。美國保護主義者認為英國宣揚的自由貿易觀念和施行的政策是一種陰謀,用以誘騙其他國家開放市場(Raymond,1820)。賴納特和賈根良(2007)主編的《窮國的國富論——演化發展經濟學論文選》中有段話可以體現當時美國人的心態:
自由貿易是一個理想,美國會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公開宣揚真正的世界主義原則。這將是當美國人口上億而且海上到處都有美國船只的時候;此時美國的工業已經臻于完善,紐約和費城分別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商業中心和制造業城市;此時地球上再沒有任何勢力可以與美國這顆巨星抗衡,然后我們的子孫后代會在包括陸地和海洋在內的整個世界上公開地宣揚自由貿易。
還是那句老話,中國按照美國做的做,而不是美國說的做。
回到在技術上必須有自己的立身之基這個話題。
當下,國內不少技術人員有非常強烈的國外技術依賴癥,就CPU這個行業來說,鐵流接觸到的XX公司員工,普遍是抱著“全球化”的依賴心理,鼓吹“融入全球”,聲稱“依賴ARM是融入國際主流”......
在技術上一心依附于ARM,不敢獨立自主,另起爐灶。鐵流當時就反復勸說,警惕ARM制裁的風險,警惕跟在洋人身后吃土的風險,然后被群嘲。
然而,幾個月后鐵流當時的說的化就應驗了。
文章寫的很散,從某公司涉及337調查自由發散。
鐵流表達的意思是,即便想某司這樣被網友譽為“美帝良心”的企業,都會被337調查,任何試圖以全球化換取美帝政治保險的做法都是徒勞。
鐵流認為,中國需要的全球化是,我們既可以關起門來自己玩,也能打開大門走出去,實現“進可攻,退可守”,不論風云變幻,我自從容不迫。
如果是外商賺大錢,中國企業賺血汗錢,而且外商一走中國企業就休克的全球化,對于產業發展和綜合國力的增強于事無補,反而容易被洋人綁架,變成訛詐中國的工具。
真正的辦法和出路,是自主研發,另起爐灶。
核心技術必須自己搞,要有勇氣獨立自力更生,獨立自主。
因為只有這樣,腰桿才能硬,才能在國際上大膽的喊出,“我們就是一家中國公司”,而不是整天拿“我們是一家國際化公司”,通過這種方式來包裝自己換取政治護身符。
只有在核心技術上實現獨立自主,才能有老子產品想賣誰就賣誰的底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