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經濟與華為、阿里巴巴等組建信息產業集團
在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統領域加快趕超的建議
漠云峰
2019年6月1日
內容概要:此建議主要是提供一種思路,以一孔之見,拋磚引玉,具體技術和企業只是為了說明思路的例子,并不一定準確。
將華為、阿里巴巴等國內龍頭企業的與通用處理器芯片和操作系統相關的業務和子公司獨立出來,與國有經濟以及產業鏈相關的其它公司,通過收購兼并、股權投資等方式組建信息產業集團。國有經濟在合資公司中不保持絕對控股權,主要在國家戰略和公共利益方面進行把控,在管理運營上給予民營企業充分的話語權和應有的收益權。
在政府的扶持下,合資的信息產業集團將首先推動華為、阿里等龍頭企業當前的芯片和操作系統業務迅速做強做大,快速替代國外產品,建立一定的產業基礎。其次,合資集團將基于萬物互聯時代的新技術和應用場景,研制開源或自主架構標準的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統,在技術、體驗和商業模式上超越對手,實現移動、桌面、物聯網、工業等的全領域大規模自主替代和系統級的創新趕超,并帶動一個萬億級的自主信息產業集群。該集團將成為比肩和超越英特爾、高通、ARM、微軟和谷歌的行業領袖,成為我國在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中奪取自主權和領導權的核心支柱。
此建議目的是順應產業發展趨勢和趕超要求,解決在外方壓制下,我國力量弱小分散,技術和利益關系難以協調,產業生態難以建立等難題。在具有經濟命脈和自然壟斷性質的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統領域,在信息產業變革的窗口期為我國趕超提供的歷史機遇面前,在外部我們面臨著外國政治勢力的封鎖遏制和壟斷巨頭在技術、產業生態等方面構筑的多重壁壘。在內部本來就相對弱小的我們卻由于復雜的技術、利益關系難以協調,造成各自為戰、分散投資、分割市場、內斗內耗、“寧合外邦,不予同胞”以及被外方分化瓦解等問題。華為、阿里等龍頭企業在這方面的最大問題還不完全是技術和資金問題,而是在外方控制產業鏈和市場的情況下,國內復雜的技術和利益關系難以協調,導致產業生態更加難以建立。這極大的制約了我國在趕超過程中大國優勢的發揮,致使我國坐擁世界上最大的工程師隊伍和最大市場,卻要捧著金飯碗向外討飯吃。
在如此重要的領域和緊迫的窗口期內,我們輸不起,等不及。在產業發展方向和龍頭企業明確的情況下,相對弱小的我們在此領域實現趕超、瓦解霸權封鎖的最優方式顯然不是通過國內各企業的單打獨斗和自由競爭,而是應該以龍頭企業為中心,以國有經濟為紐帶實現各方力量的大團結。國有經濟不僅能彌補民營企業力量薄弱,注重短期利潤的不足,更重要的是以國家信用和公共資源為保障,讓民營企業的相關業務和子公司具有了商業上的相對獨立性和公共性,同時作為堅實可靠的紐帶聯合各方,有效的協調和保障各方利益,解決國內企業的同業競爭、利益矛盾、商業與信息安全以及被外方分化瓦解等問題,從而實現國有、民營等各方力量的大聯合、大團結。
如此才能協調復雜的技術、商業和利益關系,才能集聚足夠的力量和能力展開全領域的大兵團攻堅戰,才能聯合各方共建產業生態,才能抵御外國的打壓與分化瓦解,從而突破在此領域趕超的一系列難點,抓住產業變革的窗口期,盡快實現大規模自主替代和系統級的創新趕超。
組建合資信息產業集團對于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推動信息經濟革命,構建信息時代社會主義新經濟模式也有重要意義。由于有外國廠商的競爭以及國有與民營的結合,合資公司壟斷帶來的弊病會被最大限度的抑制,而壟斷的優勢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在加快趕超效率的同時,也避免在傾舉國之力扶持趕超的過程中出現日韓式的私人壟斷財閥。
通過國有經濟參與的基礎軟硬件平臺,國家可以更好的推動各種產業和消費互聯網的建設以及互通互聯,推進中國經濟的全面互聯網化、數字化和信用化進程,加速信息經濟革命的全面到來。我們未來可通過國有經濟參與的信息基礎設施和平臺經濟體系,促使在公共利益方面的數據和運營實現統一和公共化,從而在市場機制的基礎上,運用信息技術幫助人們更好的組織、調節和規劃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實現公有制與非公有制、計劃與市場、公平與效率在更高層次上的融合統一,構建信息社會主義經濟的新模式,徹底超越西方模式。合資信息產業集團將是推動信息經濟革命,加速建設信息社會主義乃至實現文明超越的關鍵步驟與重要支柱。
組建合資信息產業集團是瓦解特朗普封鎖制裁,扭轉博弈態勢的重要手段,這一標志性事件將預示著遏制中國的戰略將面臨著完全失敗的下場。美國各界將看到,中國找到了可以快速趕超并擺脫美國信息霸權的可行途徑,中國有決心、有實力、有辦法在不遠的將來徹底改變被欺壓、被敲詐的命運,并為構建更加公平正義的世界秩序貢獻自己的力量。特朗普激進的封鎖遏制最終不但毫無用處,反而促成了中國進一步的的覺醒和團結,加速了中國崛起,還喪失了分享龐大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機會,付出慘痛代價,從而促使美國不得不理性處理中美競合關系。
在關涉到國家命運和億萬眾生福祉的偉大事業中,中國在該領域的領導者們必然是以民族大義和國家整體利益為重,將中美經貿戰和華為事件看做是關乎中華民族每個人生死存亡的大事,在順應產業發展和趕超規律的基礎上,明確組建信息產業集團對于加速實現公平與效率統一的產業趕超和擺脫霸權欺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摒棄私利和門戶之見,勠力同心,共赴國難,共創未來。那將是新時期中華民族覺醒、團結、崛起和轉危為機的標志和里程碑式的事件,是中國產業的盛事和創舉,而從推動信息經濟革命、實現信息社會主義新模式和文明超越的角度來看,這更是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覺醒團結起來的十四億中國人和世界上秉持正義的人們在貿易戰中失去的只是霸權的鎖鏈,獲得的將是一個美好新世界!
中華必勝!人民必勝!正義必勝!歷史終將證明,特朗普發動的貿易戰是我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時走向成熟和偉大的墊腳石!
一、引言
此建議是我在2018年5月美國貿易代表團來華訪問前完成的5萬余字的《特朗普對華貿易戰的應對方略》,以及《大膽反制、反客為主的特朗普貿易戰的應對策略》中的一部分內容,當時就有2萬余字,后來陸續進行了修改補充。
目前華為被美國全面制裁,已經沒有什么可以失去和顧慮的了,是到了以民族大義為重,舉國上下勠力同心的時候了。雖然此文在寫成之初就已經發給了一些人和機構,但還是把這部分內容分享出來,盼能以一孔之見,拋磚迎玉,加快相關共識的形成。這些內容都是出于個人興趣獨立構思撰寫,文責自負。
在美國的制裁下,在通用處理芯片和操作系統領域實現大規模自主替代,已經成為舉國上下的迫切要求。后來者在此領域的趕超,除了外國政治勢力和壟斷巨頭的刻意封鎖打壓外,還面對著兩大難題和壁壘,一是技術的趕超,二是產業規模和生態的建立。并且這兩大難題在現實發展中還互為因果、相互強化,形成了極高的壟斷壁壘。沒有產業規模和生態的支持,技術缺乏足夠的資源進行持續且有競爭力的迭代改進,而只有商業規模沒有技術,那只是為他人做嫁衣。而在外方已經長期控制國內產業鏈和市場的情況下,我國的相關的生產者之間,生產者與消費者、國資與民資、政府與市場也不能有效協同,各方不僅在利益上有分割對立,在理念認知上也有許多的偏見誤解,也因此讓我國在這此領域花費了很多努力但卻遲遲難以破局,真正打開局面,致使我國坐擁世界上最大的工程師團隊和最大市場,卻要捧著金飯碗向外討飯吃。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討飯吃”并不是排斥對外合作與開放,而是指把自己本可以掌控的命脈、自主權和高利潤環節拱手相讓。
我們也應看到和把握許多對我們有利的重要機遇和條件。第一,信息產業變革的窗口期為我國趕超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信息產業發展的歷史經驗表明,每一次的技術變革都會帶來產業競爭格局的變化,為后來者提供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機遇,后來居上甚至取而代之是這個產業發展的常態。萬物互聯時代的跨平臺融合以及人工智能、5G等技術和產業變革,為我們提供了趕超的歷史機遇;第二,我國在供給側和需求側都具有傲視全球的大國優勢。在供給側,我國有著較為齊全的產業鏈和世界上數量最多的技術人員和工程師儲備,在新技術領域與外方在許多方面處于同一起跑線上。在需求側,我國有著世界上最龐大的統一市場,最大最豐富的應用場景,強大的消費能力和潛力,特別是我國企業在智能終端設備和互聯網應用方面有著強大的控制力;第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混合經濟的制度優勢既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又可以發揮各種經濟成分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可以將計劃與市場、公有與私有取長補短,優勢互補。
要正視困難和挑戰,更應把握機遇和優勢。因此,我們既不要盲目的速勝論,但更不應妄自菲薄、自我矮化,墨守成規,完全按部就班、亦步亦趨的發展。實際上只要我們認清形勢、找準方向、切中要害、抓住機遇、善用優勢、勠力同心、統籌安排、重點突破,完全有可能用十多年時間在此領域實現大規模自主替代和跨越趕超。
據此,我提出了一個在此領域跨越趕超的建議,此建議主要是提供一種思路,具體技術和企業方面只是為了說明思路的例子,并不一定準確。內容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簡述建議的總體內容和目的意義,第二部分詳細闡述建議的依據和理由。
二、建議的總體方針、主要內容和目的意義
(一)建議的總體方針
在順應產業發展和基本經濟規律的基礎上,從民族大義和國家整體利益出發,舉國上下知恥后勇、勠力同心,摒棄私利和門戶之見,充分發揮中國在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大國優勢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混合經濟的制度優勢,抓住產業變革的窗口期,在信息產業的基礎領域加速產業趕超和大規模自主替代,奪取信息產業的自主權和領導權,并實現社會公平與效率的統一。
在通用處理芯片與操作系統領域,組建一個國有經濟與優秀民企合資的信息產業集團。合資的信息產業集團采用軟硬一體模式,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統在一個集團公司內研發設計,采用以便于在產業變革期快速實現系統級的創新和趕超。
具體可推動華為、阿里巴巴等龍頭企業將與通用處理器芯片和操作系統相關的業務和子公司獨立出來,與國有經濟以及產業鏈相關的其它民營公司(如騰訊、百度、中軟、東軟、360、紫光、寒武紀、聯想、浪潮、oppo、vivo、小米等),通過收購兼并、股權投資等方式成立信息產業集團。
國資在合資公司不保持絕對控股權,主要在國家戰略和公共利益方面進行把控,在運營管理上給予民營企業充分的話語權和應有的收益權。
新成立的信息產業集團的任務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將現有業務迅速做強做大,快速替代國外產品,建立較強的產業基礎。
通過組建合資公司,華為等企業的芯片就具有了商業上的相對獨立性和公共性,就可以向外銷售,終端設備廠商也可以放心采購華為芯片。產業鏈相關的資本和企業不論是相互之間還是與華為有無利益沖突都可以參與和支持合資公司,從而在技術、生態和銷售上提升合資公司芯片的質量和銷量。政府在稅收和補貼等政策上進一步推動國內廠商采購合資公司芯片。
我國企業在國內手機等智能終端設備市場上占據了80%以上的份額,華為的移動、服務器、物聯網和視頻處理等芯片在性能上與國外巨頭處于同一梯隊,因此一旦對外銷售,在政府和終端設備廠商的大力支持下,合資公司的芯片就可以由目前年銷量不足億片,在3-5年內達到3億片以上,市場占比達50%以上,實現快速的進口替代,建立起中國芯片產業的龐大規模和生態。
在操作系統方面,將華為、阿里等公司現有系統整合,依照推廣芯片的思路,引導應用廠商和終端設備廠商積極適配新系統,爭取在3年時間內新增設備數量數億臺。
第二,基于新一代技術和應用場景,研制自主可控的開源架構或完全自主架構標準的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統,在技術、體驗和商業模式上超越對手,在桌面、移動、物聯網、工業、商務、高性能和消費等全領域展開大兵團攻堅戰,實現全域大規模自主替代和系統級創新趕超。
第三,整合國內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統相關的技術、人才和資源,避免重復建設、分散投資和分割市場,形成研發合力,為公司產品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盡快形成中國的標準和框架。
政府給予合資公司以各種政策扶持,促成產學研緊密合作,采用補貼、減稅和輿論引導等多方面措施推動應用開發商、終端設備廠商積極適配、開發和使用合資公司產品,推動中國政企用戶、普通消費者以及國際市場積極采購和使用合資公司的產品和服務。還要根據合資公司對外國產品的可替代程度,限制外資壟斷優勢的發揮,給自主產品留出更多生存和成長空間。
合資公司未來的目標。新成立的合資信息產業集團的產品在未來將實現對英特爾、高通、ARM、微軟視窗和谷歌安卓操作系統的大規模自主替代,合資公司將成為物聯網、人工智能時代軟硬件的基礎設施提供商和行業領袖,成為我國在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中奪取自主權和領導權的核心支柱。合資公司將推動國內自主產業鏈的成熟,催生一個萬億級的自主信息產業集群,還可以大幅減少其它中國企業采購外資產品的成本。
(三)建議的主要目的和意義
1.抓住機遇,解決難題,加快趕超
順應產業發展要求,解決外方封鎖壓制下我國的趕超遇到的難題,形成趕超合力,加強產業鏈配合,共建產業生態,提高趕超能力和效率。
首先,把握產業發展的趨勢和趕超要求。產業發展的窗口期為我國趕超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跨平臺融合、云計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和產業革命呼喚著全新架構的信息基礎設施。在新技術革命條件下,該領域趕超的意義要遠超桌面和移動時代,趕超的窗口期較短,一旦錯過不但難以趕上其后果代價也會非常慘痛,關乎國運和存亡,不容有失,而5G到2020年就開始大規模商用,隨之而來的技術和商業變革也會大規模推進,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未來該領域會出現更加壟斷化的組織格局,需要產業鏈更緊密的配合才能實現系統級的創新趕超。我們要將原有基礎上的彎道超車與換道超車結合起來,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借勢用巧勁,也要做好在正面戰場展開大兵團攻堅戰的準備。
其次,認清我國在趕超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雖然我國在信息產業涌現出一大批優秀企業,但在該領域所需的長周期大投資以及外方在技術和生態等方面構筑的多重壟斷壁壘面前,國內企業還是顯得十分弱小,差距很大。我國企業擅長的市場策略和本土化對底層軟硬件領域的競爭作用不大,而外方憑借全方位的壟斷優勢和國際化優勢在新一輪技術變革中仍然占據著領先地位。
單個企業不但力量弱小,更難以協調和打破涉及的復雜的技術和利益關系。國內企業由于同業競爭、各種利益矛盾、轉換成本以及與外資的合作和利益捆綁,不但難以將本來就弱小的力量集中起來實現趕超,還會出現造成各自為戰、分散投資、重復建設、內斗內耗、以鄰為壑、分割市場、內斗內耗、“寧合外邦,不予同胞”以及被外方分化瓦解等問題。
信息產業的邊界模糊,國內各大企業相互之間業務交叉多,相關領域派系林立,各大企業和派系間相互間的直接和潛在的競爭對手很多,少有大企業和哪個派系會接受和配合競爭對手或潛在競爭者的產品,誰也不想把決定自己命運和讓對方獲得自然壟斷地位的信息基礎設施交給國內的競爭者和不同的派系圈子,各大巨頭都想開發自己主導的產業標準和生態。
復雜的利益矛盾在外資長期控制產業鏈的情況下顯得更為突出。國內廠商與國產自主軟硬件的合作不僅面臨著巨額的轉換成本,還將遭受到外國巨頭的威逼利誘和分化瓦解。許多國內企業已經與外資的利益深度綁定,甚至建立了產業聯盟。在這種背景下,國內自然會出現寧可高價與對外資合作,也不給予國內企業機會的情況,也就是所謂“寧合外邦,不予同胞”。
可見,華為、阿里等龍頭企業在這方面的最大問題還不完全是技術和資金問題,而是在外方控制產業鏈和市場的情況下,國內復雜的技術和利益關系難以協調,導致產業生態更加難以建立。
最后,明確趕超的路徑方式及其作用。在嚴峻而緊迫的內外部形勢下,依靠國內各企業的單打獨斗和自由競爭要盡快實現趕超存在很大困難和不確定性,甚至面臨著再次被外方壓制的命運,在如此重要的領域和緊迫的窗口期內,我們也輸不起,等不及。
而以龍頭企業為中心,以國有經濟為紐帶團結各方力量,組建合資信息產業集團的方案,就成為加快趕超,瓦解霸權封鎖的必然、最優的方式。
將華為等龍頭企業作為趕超的中心力量自不必多言。需要注意的是國有經濟是團結各方、撬動趕超的關鍵力量。國有經濟不僅能彌補民營企業力量薄弱,注重短期利潤的不足,更重要的是以國家信用和公共資源為保障,讓民營企業的相關業務和子公司具有了商業上的相對獨立性和公共性,同時作為堅實可靠的紐帶聯合各方,有效的協調和保障各方利益,解決國內的同業競爭、利益矛盾、商業與信息安全以及被外方分化瓦解等問題,從而實現國有、民營等各方力量的大聯合、大團結。
在國有經濟的參與下,華為和阿里巴巴就可以超越其個體利益,其相關業務和子公司獨立出來成立的合資企業就具有了商業上相對的獨立性和公共性,這樣其它企業和資本無論相互之間還是與華為和阿里是否有競爭關系和利益沖突,都可以參與入股合資公司,從而可以團結更多的力量,形成趕超合力。產業鏈上的公司參建合資公司形成利益共同體后,就可以更好的促進自主軟硬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即便不參股,由于合資公司的獨立性和公共性,其它企業也可以更放心的采購和使用它們的產品。沒有了利益上的對立和沖突,那些與外方結成聯盟的企業就可以更多的從民族國家利益和長遠的商業利益出發支持和參股合資公司。如果國內產業鏈中的大企業都加入合資公司,都積極接受和配合自主新體系的開發推廣,那么外資通過厚此薄彼、威逼利誘的方式對國內企業的分化瓦解就難以奏效。有了國內眾多企業的團結和支持,自主體系就能盡快建立起較大的規模和產業生態。
以國有經濟為紐帶組建合資公司的建議,除了能協調利益關系,加大趕超力量以及加速建立產業生態之外,還能實現各方的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大幅提高我國企業的趕超能力。
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之間的優勢互補。國有資本可以彌補民資注重短期利益的不足,推動民資從長遠戰略角度進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推動合資企業展開全領域的大規模攻堅戰。一些國資控股的企業長期從事民營企業不愿做的業務,可以彌補民營企業的空白和短板。國資背靠政府,可以推動國家的科研機構與合資企業更好的合作。民營經濟的優勢也能有效彌補國有經濟的短板,華為、阿里等優秀的民營企業在技術和商業上有較好的基礎,具有較好的效率、創新力和商業運營能力。民營經濟在國際化運作上更有優勢,可以更好的推動合資公司的國際化合作與業務。
民營經濟之間的優勢互補。華為在基礎軟硬件方面具有優勢,阿里等公司在互聯網相關的技術、運營和營銷等方面具有優勢,中小企業在局部創新上具有優勢,他們之間的聯合可以很好的彌補各自的不足,在產業革命中實現系統性的創新趕超。
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的合作還能形成有效的企業治理結構,相互制衡監督,減少權力尋租、腐敗和濫用壟斷優勢損害公共利益。由于有外國廠商的競爭以及國有與民營的結合,合資公司的壟斷帶來的弊病會被最大限度的減少,而壟斷的優勢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可見,以龍頭企業為中心,以國有經濟為紐帶團結各方,才能協調復雜的技術、商業和利益關系,集聚足夠的力量和能力展開全領域的大兵團攻堅戰,才能聯合各方共建產業生態,抵御外國的打壓與分化瓦解,讓國內產業鏈和市場能主動積極的接受和配合自主芯片和操作系統的開發推廣,從而突破在此領域趕超的一系列難點,抓住產業變革的窗口期,實現大規模自主替代和系統級的創新趕超。
合資公司的建立也符合該產業基礎設施、自然壟斷的性質以及新興產業的發展規律,盡快形成統一的標準,減少市場無序競爭帶來的浪費,加強產業鏈的協作,進一步加快產業趕超。
從趕超的歷史經驗來看,在具有自然壟斷和基礎設施性質的高科技行業中,國有經濟和國家計劃對于后發國家的產業趕超是十分重要的。韓國在上世紀抓住了信息產業變革的機遇期,以舉國之力扶持三星與國外巨頭競爭,最終成為世界級的龍頭企業。我國北斗導航和高鐵的成功就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充分體現。而由于該領域產業的總體方向和龍頭企業已經明確,國家扶持趕超的技術和商業風險也比較小。
在組建合資公司的選擇上,在民營企業范圍內之所以選擇華為和阿里為牽頭企業,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首先,雙方都是各自領域的龍頭企業,實力、號召力和影響力很大,具備支撐起信息產業中大國重器的開發實力和行業地位;其次,雙方的合作可以優勢互補,華為在基礎軟硬件技術方面有優勢,阿里在互聯網應用運營以及相關的技術上有優勢,二者合作可以更好的開發、推廣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統;最后,雙方企業的領導人都是具有很大格局、胸懷和威望的企業家,可以承擔起合資企業的領導工作,便于協調、處理和推動這種復雜的大事。阿里巴巴的創始領導人還可以發揮自身在國際交往上的優勢,為合資公司爭取到更多的國際支持,拓展合資公司的國際業務。
團結各方力量組建的合資公司非常有可能超越外國巨頭。面對信息產業提出的跨平臺、跨場景的統一要求,國外由于私有制的狹隘、分割和對立,各大軟件、硬件和互聯網等巨頭不愿意分享自己的技術、數據、市場和利益,因此推遲了跨平臺統一的時間,難以較快實現系統級的創新,而我國則可以通過國有經濟為紐帶,實現大聯合、大團結,抓住產業變革的窗口期,加速實現該領域的統一和系統級的創新趕超。
2.對合作民企的重要意義
此建議最難推進的核心在于民營企業的顧慮,特別是優秀的民營企業對與國有經濟合作存在很多顧慮,擔心被國資束縛,國資進入影響其國際化運作。對于與其它民企之間的合作也顧慮重重,不愿意分享自己的優勢技術和資源,害怕損害自己的商業利益和競爭優勢。而實際上,此建議給民企帶來的利益遠遠大于所謂的負面影響,且負面影響可控可化解,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
(1)這是加速實現趕超最優最保險的方式,有利于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
在此領域的趕超和自主替代過程中,單個民營企業要突破外方的封鎖和多重壟斷壁壘本已十分困難,更難以協調其中復雜的技術和利益關系,在如此重要的領域和緊迫的窗口期內,我們輸不起,等不及。
而以龍頭企業為中心,以國資為紐帶的方案,就可以有效解決上述難題,凝聚各方力量展開大兵團攻堅戰,團結各方緊密配合共建產業生態,盡快抓住產業變革的窗口期,加快實現大規模自主替代和系統級創新趕超。在重大趕超工程中,韓國三星,中國高鐵和北斗等,都是國家參與支持的成功案例。
該建議可以加速我國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建立自己主導的信息產業體系,擺脫美國的壓迫欺辱和敲詐勒索,維護中國經濟主權獨立,推動世界秩序更加公平合理。合資公司還將催生萬億級的自主信息產業集群,打下全方位超越西方的產業基礎,為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人民收入向發達國家躍升做出重大貢獻。這關乎國運,關乎存亡,關乎中國每一個人的命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2)國有經濟可以有效協調和保障各方利益。國有經濟的介入并不是為了控制民企,而是為了扶持民營經濟快速壯大,團結各方,加速趕超,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國有經濟將以國家信用和公共資源為擔保,從國家公共利益出發,保證合資公司的相對獨立性和公共性,在這個涉及所有產業和所有人的命脈行業中更好的維護各類主體的正當利益。
(3)民營企業將會獲得巨大的商業利益。
國有經濟開通過幫助民企協調和解決復雜的利益關系,將分立的民企團結起來,凝聚各方力量,撬動參與民企迅速提升和擴大相關業務的質量和規模。
可以幫助推動龍頭民企在較短時間內突破外國壟斷打開局面,讓這些民營公司盡快掌控信息產業的制高點和利潤最高的環節。新成立的軟硬結合的合資公司,將成為超越或與WINTEL(微軟、英特爾)和AA(谷歌、ARM)體系鼎足而立的體系,其技術實力、產業地位、經濟總量和利潤量會造就另一個遠超華為、阿里體量的企業。
合資的信息產業集團可以極大的拉動國內自主產業鏈的成熟,催生萬億級的自主信息產業集群,讓一大批國內企業分享到發展機會和豐厚的利潤,還可以大幅減少其它中國企業采購外資產品的成本。
(4)構建營造一個民企長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環境。美國的衰落和分裂,民粹的盛行,特朗普的上臺,根本原因是美式資本主義及其全球化造成的。美國的跨國公司通過全球化攫取了大量利益,而美國普通民眾和政府不但難以分享,還負擔了美國維持全球霸權的巨大成本。美國政府在美式資本主義條件下缺乏財力和能力對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進行足夠的投入。從而導致產業結構失衡,民眾收入停滯,貧富差距惡化。
萬物互聯的時代,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統是所有產業的基礎設施和國民經濟命脈,關系到所有行業和千家萬戶的福祉,自然壟斷后會攫取整個國民經濟中很大部分的利潤。國資參與后可以變為國家控制下的壟斷,避免單純私人壟斷或單純國家壟斷對生產力和收入分配產生的一系列弊病,還可以利用壟斷收益服務民生,投資國家的教育科研等長遠發展,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為民營企業營造一個繁榮穩定的發展環境。
國內民營巨頭不能一味從自身出發謀求利益最大化,妄圖成為一個獨立的超級壟斷巨頭和巨無霸經濟體,而是要考慮整體國家利益和可持續發展。否則只顧自己發財不但難以擺脫美國的霸權統治,還會造成國內收入分配扭曲,貧富差距惡化,經濟停滯和政治動蕩,沒有好的營商環境,最終自身也難以獨善其身和可持續發展。
(5)民營企業參與此項目的負面影響完全可控。主要原因有以下5點。
第一,在中美戰略對抗的背景下,無論是否是有國資介入,只要威脅到美國的戰略利益美國都會毫不猶豫的打壓,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民企應該放棄對美國一廂情愿的幻想,在國家重大戰略發展方向上,我們更不應被敵國設置的規則所左右,只有我們自身強大才是硬道理。
在民族國家的框架下,國有企業和私有企業最根本的屬性都是國家利益。國有、私有都只是一種手段,但在美國的誤導下國有經濟卻成為國家破壞市場競爭的代名詞。英特爾、微軟和高通是私有企業,但斯諾登事件卻暴露出這些私有企業在美國政府的操控下肆無忌憚的監控全世界,早已超越了底線,連美國人自己的良心都痛的受不了而不得已將其曝光。在國際沖突中,這些所謂的私有企業還不是在美國政府的操控下任意的禁止向別國出口,阻止別國收購與合作,想制裁誰就制裁誰。這些所謂的私有企業完全是服從于國家意志的,并不能保障其他國家的安全和國際市場的自由。
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后,完全按照西方的要求,搞了西式民主化、私有化和市場化,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并沒有因此放過俄羅斯,反而步步緊逼,俄羅斯的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最后不得不絕地反擊。在涉及國家重大利益問題上,我們要以能否強大自己為標準,堅定的走自己的路,而不是被敵國的設置的話語和規則所左右。
第二,國有經濟在合資公司中并不保持控股地位,只是有國有經濟投資的民營企業。日本許多企業都有政府持股,但都被當做民營企業。日本電報電話公司(NTT),為世界500強企業,2018年排名達55位,市值高達1700億美元,日本政府長期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日本相關法律要求日本政府至少持有NTT 1/3的股份。但日本以及國際上并不認為NTT是國有企業,仍然按普通民營企業看待。
第三,在美國難以對華實施全面禁運的條件下,如果產業鏈的大多數大企業都參與和支持合資信息產業集團,美國就無法通過厚此薄彼,威逼利誘的方式分化瓦解參與組建合資公司的企業。如果美國要制裁參與組建合資公司的企業,由于產業鏈上的大企業都參與其中,那等于對中國實施了全面禁運,而這是美國難以承受的代價,也不值得為此不惜代價的付出。
基于以下原因,美國難以對華實施全面禁運。由于中國市場占據美國高科技公司的重要份額,比如芯片中國就占據了全球50%以上的份額,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重要地位且短期內難以取代,一旦對華全面禁運,美國公司業績將會大幅下滑,正常運營將會出現很大困難,股價暴跌,全球經濟動蕩,美國經濟也會遭受巨大打擊。美國公司在華銷售額超過4000億美元,中國具有世界上最大增速最快的市場,如果中國為此堅決反制,美國更是難以承受、也不值得為此付出這樣的巨大代價。而謀求連任、面臨強大反對勢力和對經濟表現高度敏感的特朗普政權也難以承受這樣的風險和代價,特朗普發動的非正義的貿易戰一旦出現較大損失也很難獲得國內支持。
第四,在美國的封鎖下,合資公司仍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研發制造芯片和操作系統的首要目是擺脫美國霸權的欺壓與壓榨,爭取生存發展的自主權,為十四億中國人和所有受美國封鎖壓榨的人民服務,并不指望進入美國及其馬仔的市場,而僅中國市場就足以支撐自主基礎軟硬件的發展。
美國及其幫兇也只是世界上的一部分,廣大的亞非拉和歐洲的許多國家并會完全聽從美國的號令。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早就渴望在信息產業的命脈環節上多一種選擇,減少美國的壟斷剝削和受美國制裁的風險。
西方國家對中國國有經濟的反對也不是絕對的,合資公司完全有可能進入西方市場。比如中國國有核電企業就進入英國市場。并且合資公司實際上只是國資參股的民營企業,合資公司遵守他國法律,保證信息安全,并能幫助別國節約成本提高效率,減少美國的壟斷剝削,中國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統完全有可能進入西方市場。
我們還應該看到,一旦美國和西方認識到中國強大到不可遏制,反而會喪失分享中國經濟高速成長的機會并付出巨大代價時,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反而會積極的與中國合作,接納合資公司的產品和服務。
第五,待合資公司業務成熟后,為了便于國際化運作,國有經濟可以減少持股,并引入外國資本。
3.鞏固和發展信息時代的社會主義經濟,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
國有經濟與華為等龍頭民企以及產業鏈相關公司合資成立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統公司的建議,可以讓國家參與控制未來物聯網時代的國家經濟命脈,在扶持民營經濟成長、發揮民營經濟優勢的同時,也能內生性的對高科技壟斷資本進行有效的約束,變私人壟斷為國家參與和控制下的壟斷,有效抑制單純私人壟斷和單純國家壟斷帶來的各種問題。國有經濟還可以利用信息產業集團的壟斷收益服務民生、投資國家長遠的產業發展。國有與民營的結合,在保證發展效率的同時,從根本上避免了科技進步帶來的財富的兩級分化和分配結構的失衡,避免在傾舉國之力扶持趕超的過程中出現日韓式的私人壟斷財閥,從而實現趕超過程中效率與公平的統一。
合資信息產業集團將是推動信息經濟革命,加速建設信息社會主義乃至實現文明超越的關鍵步驟與重要支柱。通過國有經濟參與的基礎軟硬件平臺,國家可以更好的推動和參與消費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和政務民生互聯網的建設及其互聯互通,打通各個產業和各個經濟環節,推進中國經濟的全面互聯網化、數字化和信用化進程,加速信息經濟革命的全面到來。
國家未來可通過國有經濟參與的信息基礎設施和平臺經濟體系,促使在公共利益方面的數據和運營實現統一和公共化,從而可以在市場機制的基礎上,運用信息技術幫助人們更好的組織、調節和規劃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實現供需的精準匹配和資源的優化配置,可以極大的降低經濟運行成本、提升運行效率、促進合作與創新、抑制腐敗和不公平,實現公有制與非公有制、計劃與市場、公平與效率在更高層次上的統一融合,建立一種信息社會主義經濟的新模式,徹底超越西方模式。
4.以此建議為典型范例,推動趕超新浪潮
以此建議中龍頭企業為核心,以國資為紐帶團結各方的模式為典型,在涉及國民經濟命脈,具有壟斷性質又被外國企業把持的高科技行業中探索出一條產業趕超的新模式。要善于利用我國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以及供給側與需求側的大國優勢,將國資與民資、政府與市場、供給與需求、擴大開放與產業保護有機結合起來,推動我國在具有壟斷性質的高科技產業加速實現進口替代和產業升級。
培育一批中國本土混合所有制的高科技企業加速實現進口替代,打破外國壟斷,成長為行業龍頭。華為這樣在全球都有強大競爭力的頂尖高科技企業就不會再是少有的奇跡,而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的普遍現象。這將極大的改變中國經濟的面貌,真正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混合經濟的優越性,開創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又一波高潮,推動中國整體產業結構升級和國民收入大幅提升,順利邁入高收入的發達國家行列,成為世界一流社會主義強國。
5.瓦解和遏制美國激進的遏華戰略
我們應當認識到,面對特朗普激進的打壓與訛詐,我們只有在斗爭中讓美國人認識到中國崛起不可阻擋、難以忽悠、封鎖遏制無用,反而會喪失分享龐大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機遇,付出慘痛的代價,才能讓特朗普清醒,讓美國不得不理性處理中美競合關系,真正遏制美國激進的遏華戰略,從而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為我國真正贏得和平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否則,面對決心要搞垮我們的對手,做出不平等的妥協退讓只會陷入到“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的困局和死局當中。
從中美貿易戰的博弈態勢來看,與華為組建信息產業集團是破解特朗普制裁,扭轉博弈態勢的重要手段。特朗普在對華貿易戰中最重要、最有效的兩個手段就是關稅和禁運,而其中加征關稅以中國龐大的體量和有效的應對尚且可以承受,對中國最具殺傷力的就是禁運,這是特朗普對付中國的殺手锏。但也應該看到,由于中國市場在美國公司中的重要份額,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短期內難以取代的地位,中國巨大的市場和反制能力,謀求連任、面對強大反對勢力和對經濟表現高度敏感的特朗普政權,特朗普和美國也難以承受、也不值得為此付出對華全面禁運的巨大代價,特朗普發動的非正義的貿易戰一旦出現較大損失也很難獲得國內支持,因此特朗普政府難以對華實施全面禁運。
而在美國暫時無法對華進行全面禁運的情況下,定點打擊中國企業就是特朗普迫使中國屈服最重要的手段。如果國內企業團結起來與華為成立信息產業集團,則會讓美國精準打擊的效果大為降低,反而面臨著喪失中國市場的巨大風險,特朗普對華殺手锏的作用和意義就會大為失色,進而從整體上推動博弈態勢向有利于中國的方向發展,有效遏制特朗普激進的訛詐策略。
此事對中美戰略博弈也具有重要意義。組建合資信息產業集團這一標志性事件表明遏制中國的戰略將面臨著完全失敗的下場,并付出慘痛代價,從而有效遏制美國的遏華戰略。
美國統治世界,表面是金融和軍事實力,核心支柱是高科技,特別是主導世界的信息產業。該計劃將抓住信息產業變革的窗口期,在十多年內徹底打破美國巨頭在芯片和操作系統在市場上的統治地位,形成分庭抗禮之勢。結合我國在5G通訊和北斗導航方面的優勢,這樣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應用這三大核心就都實現了自主化,這樣一套完全由中國主導的信息產業體系將被建立起來,中國將在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中完全掌握自主權和領導權,美國獨霸世界的核心支柱將被徹底瓦解。
美國各界將看到,中國找到了可以快速趕超并擺脫美國信息霸權的正確途徑,中國有決心、有實力、有辦法在不遠的將來的徹底改變被欺壓、被敲詐的命運,并為構建更加公正平等的世界秩序貢獻自己的力量。特朗普激進的遏制政策最終不但毫無用處,反而促成了中國進一步的的覺醒和團結,加速了中國崛起,美國為此喪失了龐大的中國市場,喪失了分享龐大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機會,付出慘痛代價。特朗普成為加速美國霸權衰落的最大禍首,從而有效打擊美國激進反華鷹派的囂張氣焰,遏制美國激進的遏華戰略,讓他們真正接受中國崛起,放棄歇斯底里的可憐打鬧,理性對待中美競合關系。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我們反對的只是美國霸權和美國國內一小撮狹隘、自私、霸道和卑劣的反動勢力,并不是反對美國人民和美國的發展,我們只是為了捍衛自身在這個地球上的正當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我們愿意與善良、公道和正派的美國展開友好的合作,共同建設美好的世界。
總之,在順應產業發展和趕超規律的基礎上,在嚴峻而緊迫的內外形勢下,團結起來是早日擺脫美國霸權、實現趕超的有效方式,政府和國有經濟不僅不是枷鎖和束縛,還是團結各方、撬動趕超的關鍵力量和保證國家持續繁榮穩定的核心支柱。
三、理解該建議的三個關鍵環節
為了更好的理解和實施該建議,需要抓住三個相互聯系的關鍵環節,一是抓住產業發展的趨勢和趕超的要求;二是找準實現趕超的著力重點;三是把握撬動趕超的關鍵力量。
為了在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統領域加快實現趕超,真正實現該領域的市場化和產業化,除了認識到該領域需要長周期大投入、深厚的技術積累和產業生態以外,我們還需要把握產業本身的發展趨勢及其對于趕超提出的四個方面的要求。第一,該領域的趕超的意義極其重大,趕超的窗口期較短,不容有失;第二,信息產業變革的窗口期,為我國趕超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我們可以從移動端切入,把跨平臺融合、云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作為我們突破的主攻方向;第三,跨平臺的新體系,將會出現更加的壟斷化的組織格局,需要產業鏈更緊密的配合;第四,此領域的趕超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換道超車,而是要將原有賽道上的彎道超車和換道超車結合起來,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借勢用巧勁,也要做好在正面戰場上展開大兵團攻堅戰的準備。
面對產業發展的上述特點和要求,我們應該盡快團結起來,緊密配合,集中優勢兵力,找準突破方向和切入路徑,才能抓住產業變革的窗口期,實現大規模自主替代和系統級的創新趕超。
1.該領域趕超的意義極其重大,趕超的窗口期較短,不容有失
在萬物互聯時代,通用處理器和操作系統將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的基礎和命脈,它們的影響的范圍和深度將遠遠超過桌面電腦和移動時代。萬物互聯的時代,所有的經濟行為都將數字化和互聯網化,跨平臺、跨場景的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統將成為所有經濟運行須臾不能離開的基礎設施,掌握它們的組織還將在云計算和人工智能上獲得優勢,從而主導和掌控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
信息產業趕超是有窗口期的,關鍵的窗口期往往只有5到10年時間,而其基礎設施和自然壟斷的性質,決定其產業和技術的壟斷格局一旦形成,就難以打破。5G到2020年就開始大規模商用化,隨之而來的技術和商業變革也會大規模推進,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如果在物聯網時代喪失該領域的主導權,等于將國民經濟命脈和經濟發展的主導權交于他人之手,我國經濟會系統性的受制于人,生產利潤的絕大部分將被外方攫取,在科技領域的差距還會不斷拉大,社會主義制度也將在根本上被動搖。
因此,在決定國家經濟和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產業中,在外國政治勢力的封鎖遏制和壟斷巨頭的壓制下,在緊迫的趕超窗口期中,我們不容有失,不能期待在所謂的自由市場經濟中出現我國趕超的奇跡,從而報任何僥幸心理。我們要全力以赴,一定要實現趕超,一定要掌握主導權,不容許打任何折扣,出現任何閃失。
2.把握產業趕超的歷史機遇和主攻方向
在傳統桌面電腦端,在原有的技術路線和產業環境下,也許就像“不需要發明第二個輪子”一樣,國家扶持和投入的主要意義在于保障國家安全,難以在此領域實現真正的產業化和市場化。
信息產業變革的窗口期,為我國趕超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從移動端和物聯網切入,將跨平臺融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和產業變革作為主攻方向,打造超越桌面和移動體系的新體系,或是利用新體系的產業基礎,再正面強攻外資控制的傳統計算體系,應是我們在此領域趕超的可行路徑。
以5G、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等為內容的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帶來了從底層技術到應用場景的革新,呼喚著全新架構的信息基礎設施。而WINTEL和AA體系的底層技術架構都是基于過去的技術和應用場景打造的,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新產業革命的要求,過去的優勢反而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新環境下快速發展的包袱。新的產業格局和外方的絕對壟斷優勢還沒有形成,這就為后來者打造全新架構的體系進行超越提供了歷史機遇,并憑借在新領域中獲得的成功反向打入到外國巨頭把持的傳統領域,從而獲得全方位的突破。
谷歌和arm 就是憑借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在移動端超越了wintel體系,并逐步侵入到wintel統治的桌面端。在云計算服務器領域,谷歌等廠商也開始從英特爾的X86服務器轉向OpenPOWER開放芯片架構的服務器。具體來看,以下幾個技術和產業方向,給我國帶來了趕超的歷史機遇。
從底層技術上來講,摩爾定律放緩,cpu、gpu等傳統處理器的馮諾依曼架構難以有效處理互聯網產生的海量數據以及各種新場景新應用的需要。人工智能作為一項革命性的通用技術將推動整個計算體系的變革。以單一架構為主的桌面端已經顯得落伍,以移動端為代表的異構多核處理器是未來的方向。量子計算、光子芯片和可重構芯片等都會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在個人消費和普通商務應用領域,跨平臺統一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此領域整體上處于移動端和桌面端融合統一的窗口期,并且移動端還有取代桌面端的趨勢。
物聯網是全新的藍海。物聯網將實現所有設備的萬物互聯,而WINTEL和AA體系只是分別覆蓋了桌面電腦、移動終端和服務器等領域。上述設備只是萬物互聯中的一小部分,剩下數以百億計的設備是壟斷巨頭們沒有實現壟斷統治的藍海。
終端和云端的一體化推動操作系統改變。隨著5g通訊和云計算的發展,云存儲、云計算將成為終端設備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云端與終端協同的一體化的操作系統將成為主流,而目前的終端設備主要還是以終端為主,云端的功能以及二者的協同都比較弱。
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等技術和應用的發展也會推動計算平臺發生很大的變化。而在上述這些領域我國與外國處于同一梯隊,外方也沒有形成壟斷優勢。
目前移動的體系的壟斷格局相對桌面較弱,我方已有一定的基礎,從技術和生態上也相對容易突破。移動平臺的通用處理芯片就有蘋果、ARM、高通、三星、聯發科和華為等多家設計公司,在操作系統方面,蘋果與谷歌形成了分庭抗禮之勢,也比桌面平臺中微軟一家獨大的情況要好。我國市場上移動平臺的互聯網應用大都是國內企業開發的,移動智能終端也大多是我國企業開發制造的,而且憑借國內的龐大市場,也會吸引國外廠商為自主系統做開發適配。
3.更加的壟斷化的組織格局和產業鏈更緊密的配合
萬物互聯時代的新計算體系具有跨平臺、跨場景的特性,使得該領域未來產業組織格局的寡頭化、壟斷化只會進一步強化。
新一代的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統需要云、網、端的緊密配合,需要跨平臺、跨場景的統一,需要從底層技術到上層應用的系統性創新,是一個比過去桌面和移動系統更為龐大復雜緊密的體系,這其中涉及眾多企業復雜的技術和利益關系。作為一個新興領域,它基礎的技術框架和專業化分工協作的模式還未成熟,還要搶在對手前面建立標準框架和產業生態,就需要產業鏈上不同環節的企業緊密配合,才能實現跨越趕超。
4.要將彎道超車和換道超車結合起來
我們不能完全寄希望于量子計算等短期內難以商業化且過于超前的技術上實現換道超車。量子計算等技術短期內難以取代現有技術體系。AI芯片目前只能起到專用加速器的功能,并不能完全取代cpu的地位。許多高技術離大規模商用還有一段距離,什么時候能成熟普及很難明確。
雖然技術革命突飛猛進,顛覆式創新層出不窮,但現有技術和產業基礎對于未來新體系的發展十分重要,我們不能完全放棄。如果我們完全寄希望于量子計算等顛覆性的換道超車,不但缺乏龐大的產業基礎與外國巨頭競爭,還很可能走錯方向錯過機會。
因此,我們要將原有基礎上的彎道超車與換道超車結合起來。我們既要在未來可能發生的顛覆式創新技術上準備,又要切入已有一定基礎而又正處在變革之中的技術和產業,如移動端以及桌面端與移動端融合等方向,利用我國在移動和互聯網端的優勢,做大規模,建立人才、技術、數據等產業基礎,為打造全新體系和以后進入桌面等全領域做好準備,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借勢用巧勁,也要做好在正面戰場展開大兵團攻堅戰的準備。
(二)找準實現趕超的著力重點
供給側的優秀民營企業,需求側國產終端和應用廠商以及龐大的市場需求,是我國實現加速趕超的兩個著力重點。
在供給側,華為、阿里等龍頭公司是我國實現趕超需要重點扶持和聯合的關鍵對象。在移動和物聯網端的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統領域,我國已經打破在傳統桌面電腦端被外國巨頭完全壓制的局面,實現了兩個過億的重大成就,一是華為的手機芯片累計銷量過億,二是阿里的移動端或物聯網操作系統累計搭載終端數量曾過億。但阿里的yunos系統在手機端的發展并不理想,后來轉向了物聯網操作系統AliOS。我國的企業在移動端和物聯網領域實現了技術和市場的雙突破,改變了我國在傳統桌面電腦領域的基礎環節被完全壓制的命運。
在組建合資公司的選擇上,在民營企業范圍內之所以選擇華為和阿里為牽頭企業,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首先,雙方企業都是各自領域的龍頭企業,實力、號召力和影響力很大,具備支撐起信息產業中的大國重器的開發實力和行業地位;其次,雙方的合作可以優勢互補,華為在基礎軟硬件技術方面有優勢,阿里在互聯網應用、運營以及相關的技術上有優勢,二者合作可以更好的開發、推廣自主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統;最后,雙方企業的領導人都是具有很大胸懷、格局和威望的企業家,可以承擔起合資企業的領導工作,便于協調、處理和推動這種復雜的大事。阿里巴巴的創始領導人還可以發揮自身在國際交往上的優勢,為合資公司爭取到更多的國際支持,拓展合資公司的國際業務。
在需求側,中國終端和應用廠商巨大的市場份額和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將成為我國迅速趕超的重要支撐。在具有基礎設施和自然壟斷性質的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統的發展中,其市場的銷售和規模十分重要。我們要更加注重在技術與市場的良性互動中實現產業趕超,通過市場化、產業化形成正向的利潤循環,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培育用戶群體,形成產業配套和生態系統,技術也在市場和利潤的支持下不斷迭代,最終實現大規模自主替代。
在建立生態和擴大使用規模的方面,下游的終端和應用企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他們主動接受、積極配合自主軟硬件體系的開發、使用和推廣,消費者才能廣泛的接觸、使用到自主的軟硬件并從中獲得良好的體驗,才能真正實現自主體系的市場化和產業化。
中國本土廠商在終端設備和互聯網軟件應用上占有優勢,為我們在需求側建立自主產業生態提供了重要的支撐。中國信息終端廠商在國內控制著大部分市場,在手機終端、智能家居等方面處于絕對控制地位,占據著9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電腦和服務器等方面也處于領先地位,在全球也占據著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在軟件應用上,特別是互聯網和移動端,國內常用的應用里90%以上都是國內廠商開發的,在商業軟件上我國經過多年的發展也有一定基礎。
利用我國的大市場以及在終端設備和互聯網應用方面的優勢,通過政府各種政策扶持和對外國廠商的限制,讓中國的終端設備廠商在合資公司產品與外方的技術和體驗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先采購和使用合資公司的產品和服務,推動軟件應用和互聯網應用廠商為新系統開發適配軟件應用,從而拉動自主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統快速擴大規模,迅速建立規模和產業生態。
在此相關領域的供給側和需求側,我國有一大批優秀企業都可以參建合資公司,如百度、騰訊、中軟、東軟、360、紫光、寒武紀、聯想、浪潮、oppo、vivo、小米、錘子科技等。產業鏈公司的參股合作,首先可以避免重復建設,分散投資,分割市場的問題;其次,可以凝聚趕超合力,優勢互補,提高趕超能力,加快實現系統級的創新趕超;最后,可以形成利益共同體,促使產業鏈公司積極接受、配合自主系統的開發使用,快速擴大合資公司產品的銷量,加快建立產業生態。
總之,在產業的發展方向和國內行業龍頭確定的情況下,我們應該盡快團結起來,集中優勢兵力,找準供給和需求的著力重點,有效發揮我國在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大國優勢,形成供給與需求的相互強化和正向循環,讓自主產業在產業變革的窗口期快速壯大,加速自主產業規模和生態的建立。
國有經濟和政府是撬動我國在此領域加速趕超的關鍵力量。在供給側,國有經濟與民營企業組建合資公司;在需求側,政府引導下游廠商和市場加強對合資公司產品的支持。政府和國有經濟之所以成為撬動趕超的關鍵力量,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第一,產業性質和趕超戰略下我國企業和市場的不足,客觀上要求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發揮更大的作用,相對弱小的國內單個民營企業不但短期內難以突破外方在技術和產業生態等方面的多重壟斷壁壘,更難以協調和打破其中涉及的復雜的技術和利益關系;第二,信息產業革命條件下生產方式的變革和矛盾,要求國有經濟與民營資本在信息產業基礎環節的聯合,加速推動信息經濟革命的全面到來,更好的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
1.產業性質和趕超戰略下我國企業和市場的不足,客觀上要求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發揮更大的作用
雖然華為和阿里巴巴等公司在此領域部分的打破了外方壟斷,取得了一定成績,似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但僅靠自身力量,通過市場競爭,在這個信息產業的基礎環節實現趕超,建立自己的體系,與外方形成分庭抗禮之勢,依然非常困難。主要存在著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在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高科技產業中,中國民營企業在外國壟斷巨頭的壓制下進行趕超十分困難。
在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統這兩個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產業中,雖然信息產業的變革為我國提供了重大機遇,但單個企業在外國政治勢力的封鎖和壟斷巨頭的壓制下進行趕超仍然十分困難,具體主要有三個困難:一是由產業性質所決定的外方的多重壟斷壁壘;二是外方憑借既有的壟斷和國際化優勢,在新一輪技術革命中繼續卡位和領先;三是外國壟斷巨頭在控制產鏈的情況下,對國內企業進行的刻意打壓和分化瓦解。
在需要長周期、大投入和復雜配套的產業中,相對弱小的中國企業本來就缺乏足夠的技術實力和生態支持,又要考慮短期盈利和各種風險,還要耗巨資補貼軟件應用開發商和終端設備廠商,單個企業面臨的盈利壓力和市場風險都十分巨大,難以持續投入巨量資源進行趕超。而在此領域中,我國企業在市場策略和本土化方面的優勢對這類底層技術影響不大,而外方原有的技術、人才、資金和產業生態優勢,仍然能在新一輪產業革命的競爭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外國巨頭在既有壟斷優勢的基礎上,加大力度投資未來,加緊卡位,不給后來者以可趁之機,繼續強化自身的領導地位。這在產業并購上體現的十分明顯。近幾年國際半導體行業掀起了新一輪的并購潮,產業的集中度將越來越高,寡頭壟斷格局將進一步強化,但中國企業確實被排除在外。2014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全年并購案369宗,并購交易規模為377億美元;2015年作為半導體并購里程碑式的一年,并購交易額超過1000億美元,是過去3年總和的兩倍,合并公司的平均規模是過去五年公司規模的5倍。2016年,全球產業并購案達到40多起,涉及金額近1400多億美元。2015年到2016年期間,頂級規模的半導體行業收購數量超過15個,而自1999年以來,這樣的收購數量只有27個。
國外巨頭利用現有的巨大資源,在新一輪技術革命中打造新體系方面有著國內企業難以企及的優勢。英特爾、微軟、谷歌等巨頭中任何一家企業每年的研發經費、研發人員、產品的迭代進度、并購企業和生態的協同規模都是任何一家中國企業甚至是該領域所有中國企業總和都難以企及的。
最令人擔憂的是外國巨頭在新一輪技術革命中的發展程度也是遠超中國企業的,還憑借雄厚的基礎和品牌在全球積極布局,利用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人才和市場在新一輪技術革命中卡位,而中國由于實力和政治的原因主要還是局限在國內,如果這樣發展下去,中國面臨著被再次壓制的命運。
英特爾目前在芯片領域全面布局,從CPU、GPU、FPGA、ASIC,再到未來的神經擬態計算、量子計算等,還推出多類型芯片組合的異構多核架構,不給后來者以可趁之機。微軟在海量用戶和數據的基礎上,大舉進入云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還在商用領域推出了新一代人機智能交互電腦Surface Hub。ARM憑借自己在移動端的優勢,積極布局物聯網,已經初步建立的物聯網產業生態。同時擁有Android和Chrome OS兩大操作系統的谷歌,已經花費多年時間研制下一代跨平臺操作系統Fuchsia,還推出了人工智能領域的基礎開發平臺TensorFlow。蘋果公司則利用自己軟硬統一的體系,在跨平臺統一、人工智能等方面繼續領先。面對外國巨頭們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布局和發展,國內短時間還難以看到超越的希望。
外資還會通過威逼利誘、厚此薄彼的方式扼殺自主體系的發展。外資已經在國內深耕多年,與國內產業鏈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國內產業鏈要支持和使用自主新體系,不僅面臨著巨額的轉換成本,還會遭受到外國巨頭的打壓和分化瓦解。外國巨頭很可能為此中斷或減少現有的合作,從而損害企業的利益和市場競爭力,外國巨頭還會大力扶持沒有參與自主芯片和操作系統的國內廠商,進一步瓦解分化國內廠商。
阿里開發手機操作系統就遭遇這樣的困境。阿里作為以電子商務主的互聯網企業,缺乏這方面的技術積累,也難以不惜代價的投入巨資去研發操作系統,只能是作為一種嘗試,缺乏足夠資金、技術和產業鏈配套進行迭代改進,導致阿里系統首先在技術和體驗上就與外國巨頭有較大差距。
阿里雖然與手機廠商沒有直接的競爭關系,但谷歌安卓系統的壟斷地位和產業生態已經形成,手機廠商多年來對安卓系統也有很大的投入,使用阿里系統對于大廠商來說更換成本太高。阿里即便利用自己的商業體系進行扶持和補貼,在外國巨頭強大的實力面前也顯得微不足道。由于谷歌自身和安卓系統的規模和業務范圍都很大,又是全球化布局,盈利模式和利潤來源多樣且豐厚,從而對操作系統的商業運作和手機廠商的干預較少。而阿里自身和其操作系統的規模和業務范圍相對要小很多,作為私營公司和上市公司要盡快實現盈利,就要加入很多阿里系的商業內容,這就會給手機體驗和手機廠商的利益帶來負面影響。
阿里在推廣自己系統的過程中,還遭受到外國巨頭的狙擊。2012年,宏碁與阿里合作推出搭載阿里云系統的手機,但在手機發布會前卻被谷歌緊急叫停。阿里手機系統最后不得不退出此領域,轉戰物聯網,而在此領域也面對著外國巨頭和國內企業的激烈競爭,未來有多大的發展也很難說。
從移動端和物聯網等領域入手進行突破,國外巨頭仍然有著領先優勢,而且遲早還是要進入傳統的桌面電腦領域,實現最終的統一。這就要具備強大的技術和資金實力才能打破和取代英特爾和微軟在此領域內絕對壟斷的地位。中國民營公司在移動端本來就相對弱小,還要在對方的傳統強勢領域進行攻堅就更難了。按部就班的緩慢發展還會給傳統巨頭在產業變革中以轉型和聯合的時間和機會,一旦外方實現轉型或與其它公司實現聯合,中國企業就更沒有機會了。
可見,我內的民營企業以現在的實力和發展態勢,在產業變革的窗口期可以取得一定的突破,但要在外方已經取得各方面優勢并對我國的刻意打壓、分化瓦解之下,只憑借自身力量在市場中搏殺,要打一場翻身仗,與外方形成分庭抗禮之勢則很難很慢,甚至有可能重蹈過去的覆轍。
其次,在該領域國內企業存在復雜的技術和利益關系,進一步加大了趕超難度。
國內單個企業不但難以突破外方在技術、人才、資本和產業生態等方面的多重壟斷壁壘,更難以協調和打破其中涉及的復雜的技術和利益關系。國內企業間由于同業競爭、利益沖突和與外資的合作和利益捆綁關系,造成國內企業在市場中各自為戰、分散投資、重復建設、內斗內耗、以鄰為壑、分割市場,不但難以將分散的力量集中起來對抗外國壟斷巨頭,還存在“寧合外邦,不予同胞”以及被外方分化瓦解的問題,極大的制約了我國在趕超過程中供給側和需求側大國優勢的發揮。
信息產業的邊界模糊,國內各大企業相互之間業務交叉多,派系林立,各大企業相互之間直接和潛在的競爭對手很多,少有大企業和哪個派系會接受和配合競爭對手的產品,誰也不想把決定自己命運和讓對方獲得自然壟斷地位的信息基礎設施交給國內的競爭者和不同的派系圈子,各大巨頭都想開發自己主導的產業標準和生態。
在外資已經在該領域控制國內產業鏈和市場的情況下,國內廠商與國產自主基礎軟硬件的合作不僅面臨著巨大的轉換成本和商業風險,還將遭遇到外國巨頭的威逼利誘和分化瓦解。許多國內企業已經與外資的利益深度綁定,甚至建立了產業聯盟。在這種背景下,國內自然會出現寧可高價與對外資合作,也不給予國內企業機會的情況,也就是所謂“寧合外邦,不予同胞”。
國內最有實力做此事的華為就面臨著這種困境。在移動處理芯片方面,雖然華為實現了技術和市場的突破,但由于其本身就是手機終端廠商,將自研芯片作為促進其手機銷售的獨特優勢和賣點,要獲取產業鏈最大利益,不愿意將自己的芯片出售給其他手機廠商。
華為是一個在信息產業中全產業鏈布局的企業,幾乎所有的信息產業的軟硬件環節都會涉及。由于同業競爭、轉換成本以及與外資的利益綁定等問題,很少會有大廠商會用華為的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統。而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統沒有大規模的應用,就無法建立起產業生態,華為技術再好也是孤掌難鳴。國內的一些手機廠商為了有效的抵御華為在消費電子領域快速擴張帶來的壓力,早已與美國高通、韓國三星組建了產業聯盟。
阿里巴巴開發操作系統面臨的利益關系問題也很嚴重。雖然阿里與終端廠商沒有利益沖突,但國內互聯網業中派系斗爭嚴重,也制約了阿里操作系統的發展。各個巨頭分別在電子商務、網絡社交和搜索業務上占據優勢,圍繞各自的主營業務形成了彼此分立的商業體系和利益集團,但互聯網產業與傳統產業不同,本身沒有明確的邊界,不同派系之間的業務都有密切的聯系和交叉,他們都想進入對方的領域擴大自己的地盤,激烈的爭奪著互聯網產業的主導權,存在著很多利益上的矛盾和沖突。在此背景下,各個互聯網巨頭不僅在各自掌控的生態體系內盡可能的屏蔽和封殺對方,還都在共同的跑道上發展各自的生態,存在著重復建設、分散投資和分割市場等問題。其它非派系圈子的企業在已有外國產品選擇的情況下,也不愿貿然卷入互聯網的派系斗爭,影響自己的業務和發展。
而美國的高通和谷歌等巨頭都沒有終端業務或不以終端為業務重點,與國內的終端設備廠商是產業鏈的上下游關系,在互聯網方面與國內巨頭也沒有競爭關系,不會涉及復雜的利益糾葛。因此,在這種背景下,國內終端廠商和互聯網企業寧愿與外資合作,使用外國產品,受外國壟斷企業的控制和盤剝,也不會與國內廠商合作,這對我國的產業趕超非常不利。
由此可見,在短暫的產業趕超的窗口期內,在需要長周期、大投入、巨大規模和產業生態的芯片操作系統領域,面對著外國壟斷和刻意遏制下不公平的市場環境和國內復雜的利益矛盾,我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的基礎環節還有可能繼續被外國壓制,通過國內各企業的單打獨斗和自由競爭形成行業巨頭來實現趕超、瓦解霸權封鎖是很難行得通的,在如此重要的領域和緊迫的窗口期內,我們也輸不起,等不及。
面對嚴峻而緊迫的內外部形勢,在產業發展方向和龍頭企業明確的情況下,我們實現趕超的最優方式必然是以龍頭企業為中心,以國有經濟為紐帶實現各方力量的團結。如此,才能協調復雜的技術、商業和利益關系,集聚足夠的力量和能力展開全領域的大兵團攻堅戰,才能聯合各方共建產業生態,抵御外國的打壓與分化瓦解,讓國內產業鏈和市場能主動積極的接受和配合自主芯片和操作系統的開發推廣,從而突破在此領域趕超的一系列難點,抓住產業變革的窗口期,實現大規模自主替代和系統級的創新趕超。
合資公司的建立也符合該產業基礎設施、自然壟斷的性質以及新興產業的發展規律,盡快形成統一的標準,減少市場無序競爭帶來的浪費,加強產業鏈的協作,進一步加快產業趕超。由于有外國廠商的競爭以及國有與民營的結合,合資公司的壟斷帶來的弊病會被最大限度的減少,而壟斷的優勢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從趕超的歷史經驗來看,在具有自然壟斷和基礎設施性質的高科技行業中,國有經濟和國家計劃對于后發國家的產業趕超是十分重要的。韓國三星、LG等半導體企業的崛起趕超,背后是韓國傾舉國之力的支持。我國北斗導航和高鐵的成功就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充分體現。而由于該領域產業的總體方向和龍頭企業已經明確,國家扶持趕超的技術和商業風險也比較小。
團結各方力量組建的合資公司非常有可能超越外國巨頭。面對信息產業提出的跨平臺、跨場景的統一要求,國外由于私有制的狹隘、分割和對立,各大軟件、硬件和互聯網等巨頭不愿意分享自己的技術、市場和利益,因此推遲了跨平臺統一的時間,難以較快實現系統級的創新,而我國則可以通過國有經濟為紐帶,實現大聯合、大團結,從而加速實現該領域的統一和系統級的創新趕超。
總之,政府和國有經濟將成為促成各方聯合,撬動加速趕超,實現多方共贏的關鍵力量。作為發展中國家,此領域的產業趕超只有在國家力量的加持之下,民營經濟才能從“星星之火”真正形成“燎原之勢”。
2.信息產業革命條件下生產方式的變革和矛盾,要求國有經濟與民營企業聯合,加強在信息產業基礎環節的布局
從經濟和產業發展的規律來看,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新一輪技術革命中,資本的壟斷和壟斷資本對社會經濟的控制將會進一步加強,公有制和生產計劃性的實現將具備更成熟的客觀條件和更大的發展空間,人類建立在發達信息技術基礎上的社會主義將更好的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這就要求國有經濟積極與民營資本聯合,加強在信息產業基礎環節的布局,加速推動信息經濟革命的全面到來,為解決新科技革命下私人資本壟斷的弊病以及構建信息時代社會主義新經濟模式打下基礎。
在新一輪技術革命中,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統領域的壟斷格局和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都會進一步加強。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統都是信息基礎設施,具有自然壟斷性質,都是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和規模經濟效應很強的產業環節,并由于其跨平臺、跨產業的特性,未來這些領域的壟斷格局只會進一步加強。在萬物互聯的時代,所有的經濟行為都將數字化和互聯網化,通用芯片、操作系統將成為所有經濟運行須臾不能離開的基礎設施,掌握它們的組織還將在云計算和人工智能上獲得優勢。因此,在未來掌握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統的組織不但可以攫取整個國民經濟的大部分利潤,還可以主導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
在私有資本主導的條件下,這種技術、產業和國民經濟組織和運行方式的變革,一方面會讓資本對社會經濟的統治權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社會財富的分配結構將會更加扭曲,從而更需要國家和公有制經濟的參與和控制;另一方面也為經濟的計劃調節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和組織經濟條件。
在私人資本主導的條件下,在新技術革命中資本權力的極大強化,以及隨之而來的對財富分配的極度扭曲和對社會公平的損害,是不以資本家的道德、資本內部改良以及外部監管而有根本改變。
因為無論這些高技術壟斷企業內部股權如何社會化,員工持股如何公平,企業家的品德如何高尚,企業內部如何實現社會主義甚至共產主義,但企業作為整體還是執行著資本的職能,要求攫取超額壟斷利潤,并且與整個社會相比,能分享到超額壟斷利潤的群體永遠都是極少數。一旦涉及到對壟斷資本利益有損,但對社會有利的時候,無論掌控企業的人道德有多么高尚,搞了多少慈善,也一定會選擇封殺,這在國內外各大互聯網巨頭身上已有充分體現。而這些都是由私有制固有的狹隘性所決定的,并不是靠上市帶來的股權社會化,員工持股、搞慈善等改良措施能有根本改變的。
對私人資本控制下的壟斷企業的外部監管,也很難解決高科技私人壟斷帶來的弊病。而且在新一輪技術革命中,高科技壟斷企業的技術越來越復雜,外部監管難度越來大,很多監管只能在維持社會底線的意義上有效,超過底線就很難規制高科技壟斷企業的行為。而且從產業發展規律來看,在一些基礎環節,壟斷是產業發展的必然也是社會的必須,壟斷有利于社會提高效率、節約成本,這是反壟斷從根本上無法解決的。歐洲多年來對谷歌、微軟的反壟斷成效甚微就是很好的例證。
因此,政府和國有經濟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在信息產業基礎環節的布局和控制,內生性的解決新科技革命條件下私有壟斷資本帶來的弊病。國有經濟與華為等民營龍頭公司成立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統公司,可以讓國家在扶持民營經濟成長、發揮民營經濟優勢的同時,變私人壟斷為國家參與和控制下的壟斷,參與控制未來萬物互聯時代的經濟命脈,有效抑制單純私人壟斷和單純國家壟斷帶來的各種問題。國有經濟還可以利用信息產業集團的壟斷收益服務民生,投資國家長遠的產業發展。國有與民營的結合,在保證發展效率的同時,從經濟初次分配的環節上就避免了財富的兩級分化和分配結構的失衡,也避免在傾舉國之力扶持趕超的過程中出現日韓式的私人壟斷財閥,從而能在趕超過程中更好的實現效率與公平的統一。
國有經濟與民營企業在此領域的聯合,還對我國信息經濟的發展和信息時代社會主義新經濟模式的建設具有重大意義。通過國有經濟參與的基礎軟硬件平臺,國家可以更好的推動和參與消費互聯網、工業互聯網和政務民生互聯網的建設及其互聯互通,打通各個產業和各個經濟環節,推進中國經濟的全面互聯網化、數字化和信用化進程,加速信息經濟革命的全面到來,這將激發和釋放強大的生產力。
國家未來可通過國有經濟參與的信息基礎設施和平臺經濟體系,促使在公共利益方面的數據和運營實現統一和公共化,從而在市場機制的基礎上,運用信息技術幫助人們更好的組織、調節和規劃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實現供需的精準匹配和資源的優化配置,可以極大的降低經濟運行成本、提升運行效率、促進合作與創新、抑制腐敗和不公平,實現公有制與非公有制、計劃與市場、公平與效率在更高層次上的統一融合,建立一種信息社會主義經濟的新模式,徹底超越西方模式。合資信息產業集團將是推動信息經濟革命,加速建設信息社會主義乃至實現文明超越的關鍵步驟與重要支柱。
當然在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統這兩個領域的趕超戰略中,國有經濟和政府的介入絕不意味著否定民營經濟,民營經濟是實現趕超和建設社會主義所必不可少的力量。首先,國有經濟借助民營企業已有的技術、商業和市場基礎,可以節約資源和時間,更好更快的實現趕超戰略。其次,該領域雖然是基礎設施和自然壟斷性質,要求國有經濟更好的實現和保障公共利益,但這種高技術領域科技進步和變化的速度很快,又處于產業變革期,有必要發揮民營企業靈活性和積極性高,對市場敏感,善于商業化運作的特點和優勢。最后,公有制和民營經濟的結合,有利于形成更有效的利益和權力的制衡機制,減少權力尋租、腐敗和壟斷低效等問題。
最后,還要再次說明,在新技術革命條件下對私人壟斷資本的限制,乃至建設信息時代社會主義新模式,絕不意味著對私有經濟和市場的否定。信息技術革命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是公有制與非公有制、計劃與市場、公平與效率、自由與秩序、權威與民主在生產力和生產組織方式變革基礎上,實現更高層次的統一與融合,是對自由資本主義和經典共產主義的揚棄與超越。
信息社會主義將是人類文明演進下中華文明超越西方文明的歷史機遇,也是人類發展賦予中華文明的歷史使命,而公私合營組建信息產業集團就是實現文明超越和歷史使命的關鍵步驟,我們應該看到其中偉大的歷史意義,積極擁抱和推動這一進程的加速到來。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外國政治勢力的封鎖和壟斷巨頭的壓制下,根據產業性質和發展趨勢,在認清我國產業現狀和種種不足的基礎上,結合后發國家趕超的歷史經驗,要推動我國在通用芯片和操作系統領域的加速趕超,奪取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中的自主權和主導權,就要把握住新一輪信息產業變革提供給我們的歷史機遇,以優秀的龍頭企業和大市場為著力重點,以國有經濟作為撬動趕超的關鍵力量。通過國有與民營的強強聯合,政府與市場的有機結合,供給與需求的精準契合,從而可以凝聚各方力量,發揮各方優勢,抓住要害環節,充分發揮中國的大國優勢和特色社會主義混合經濟制度的優越性,突破此領域趕超的種種難點,事半功倍的推動產業趕超,加快實現全領域的大規模自主替代,打造萬億級的自主信息產業集群,奪取信息產業的自主權和領導權,瓦解美國霸權的封鎖遏制,打造新時期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產業趕超的旗幟和范例,推動中國全面信息經濟革命的加速到來,為信息時代社會主義新經濟模式和實現文明超越打下基礎,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
中國在該領域的領導者們必然是以民族大義和國家整體利益為重,將中美經貿戰和華為事件看做是關乎中華民族每個人生死存亡的大事,在順應產業發展和趕超規律的基礎上,明確組建信息產業集團對于加速實現公平與效率統一的產業趕超和擺脫霸權欺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摒棄私利和門戶之見,勠力同心,共赴國難,共創未來。那將是新時期中華民族覺醒、團結、崛起和轉危為機的標志和里程碑式的事件,是中國產業的盛事和創舉,而從推動信息經濟革命、實現信息社會主義新模式和文明超越的角度來看,這更是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實際上就是沒有特朗普的打壓,我們也應該看到,萬物互聯的時代,此領域是關涉到國家命運和億萬眾生福祉的偉大事業,生產力的變革要求社會關系進一步向“把每個人的自由發展作為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的方向演進,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應該回歸初心和真心,減少我執心和分別心,以高瞻遠矚和同體大悲的智慧、胸懷和境界去思考和推動這件大事業。
起來!
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
起來!起來!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前進!前進!進!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覺醒團結起來的十四億中國人和世界上秉持正義的人們在貿易戰中失去的只是霸權的鎖鏈,獲得的將是一個美好新世界!
中華必勝!人民必勝!正義必勝!歷史終將證明,特朗普發動的對華貿易戰是我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時走向成熟和偉大的墊腳石!
有任何建議或事宜可通過以下方式聯系
個人微信:mysww2019
微信公號:漠云峰 myfww2019
新浪微博:漠云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