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于國際大環境比較緊張,川普開“黑名單”圍剿大陸企業。
而就集成電路產業來說,諸多國內IC設計公司在流片渠道上非常脆弱,高度依賴臺積電先進工藝,可以說,臺積電堪稱國產芯片“華容道”。
目前,臺積電是全球第一的芯片代工企業。IC Insights數據顯示,臺積電在芯片代工市場的份額高達51.6%。就技術而言,臺積電已能夠實現7納米芯片的量產,在技術上位于第一梯隊,且處于領跑位置。相比之下,境內晶圓廠目前只實現了28nm工藝量產。預計今年年底前完成14nm工藝量產。
可以說,臺積電對于國內ARM陣營IC設計公司來說,是很難找到替代廠商的。何況如果臺積電由于某種原因不接單了,Intel和三星就更不可能接單了。
5月17日,臺積電表示,“內部已建立一套完整系統,經初步評估后,應可符合出口管制規范,決定不改變對XX出貨計劃,將繼續出貨XX;不過,后續仍將持續觀察與評估。”
臺積電這個表態是非常“巧妙”的,一方面不得罪中國大陸的客戶,另一方面不得罪川普。可以說,目前臺積電在商業利益和政治壓力之間游走。
畢竟,作為企業,自然是希望商業的歸商業,大家好好做生意。不過,由于臺積電芯片代工過程所需要的設備、技術和工藝等,很多都掌握在歐美手中,或者是合作開發的。最典型的就是光刻機等半導體設備,高度依賴ASML。
另外,從臺積電的股權占比來看,它還是一家主要由歐美財團控股的企業。臺積電起初是飛利浦公司在臺灣建立的合資工廠,后來飛利浦逐漸退出,不斷又有新的西方財團注資,逐漸形成現在的股東格局。如果做最悲觀的推演,臺積電這家從各方面都受制于歐美的芯片代工廠,存在頂不住壓力的可能性。
如果美國繼續施壓,臺積電很可能退無可退。去年,ZTE的ARM芯片就在ARM、臺積電等公司參與制裁后“休克”,前車之鑒尚歷歷在目,不可不防。
對于本次事件,既不應盲目樂觀,也不必要過于悲觀。真正應當關注的是可以從中汲取哪些教訓,讓我們認清了方向,認清了在半導體設計、設備、原材料、制造等關鍵雨境外大廠的差距。為我們接下來的奮斗指明了方向。
如今,輿論上非常耐人尋味的一幕是,一些人在戰術上叫得歡,制造盲目樂觀,仿佛真的不怕臺積電制裁一樣。同時,在戰略上又被西方產業鏈嚇倒,對于鐵流呼吁的建立自主技術體系和紅色產業鏈嗤之以鼻,對于自力更生,另起爐灶的發展路線畏之如虎。
偉人說過,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如今一些人卻反其道而行之,令人無語。
實踐證明,如果做不到“洋人有啥,我們有啥”,就會被欺負。因此,過去一些“ARM不會不授權給我們”、“臺積電不會不給我們代工”的觀點只是自欺欺人。中國崛起,必須建立全產業鏈,必須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