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余承東出席2019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并發表講話,主要觀點有二點,分別是:
5G時代要重新考慮收費模式,單一按無限流量是災難;
呼吁5G技術用于2G、3G頻譜。
以下內容引用自媒體報道:
談及5G時代的商業模式,余承東說,3G、4G時代,運營商收入下降,過去的話音和短信的業務基本沒有了,被微信替代了,因為流量不限量、免費。而在5G時代,簡單的流量免費的話,由于帶寬更寬,速度更快,免費基本上等于不要錢。"所以5G時代商業模式的思考非常重要,因為不同的行業,不同的服務等級有不同的收費,就像坐飛機有頭等艙和經濟艙價格是不一樣的,未來如果是2毫秒時延和100毫秒時延的業務,現在4G時代是沒有區分的,未來的收益方式是不一樣的。"
余承東說,用戶每個月掏600塊錢和掏60塊錢購買的服務是不一樣的,雖然都是無限流量,但是流量的速率是不一樣的。他認為,在5G時代,收費模式應該重新梳理,如果單一按照無限流量,就像高速公路免費以后造成大擁堵,實際上是一個災難。5G時代要重新考慮收費模式,比如AI自動駕駛,如果提供的帶寬時延和免費用戶是一樣的,那這是一個災難。
在峰會的高端對話環節,余承東呼吁國家能開放讓5G的技術能夠用2G、3G的頻譜,希望5G能使用全頻譜、全帶寬。他解釋說:"5G的技術用于2G平臺、3G平臺,它帶來的是效率有萬倍的提升,它對頻譜的使用效率會得到極大的提升,也有覆蓋性。如果做700兆、800兆也能用5G,它的使用性能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在日常的生活中,手機在地下室往往只有2G信號,信號不好往往讓人抓狂。而如果把3G技術應用在2G頻段上,它的覆蓋性能會遠遠好于2G,把4G技術用于2G頻段上也會好很多,而且數據會好很多。如果把5G的技術運營在2G頻段上,不僅速率達到幾十萬倍的能力提升,關鍵是它的覆蓋性也得到極大的提升。
透過現象看本質,余承東的這兩點呼吁其實折射出5G成本和5G覆蓋這兩個問題。
話費搞出"頭等艙"、"經濟艙"的區分,目的顯然是為了讓運營商可以多獲利。
也許有人覺得奇怪,怎么收費不應該是中移動這類運營商的事情么?華為一個設備商,余承東為啥這么熱心?
原因就在于5G組網成本非常高,一個是設備本身很貴,另一個是維護成本很高。
此前,鐵流的文章里說過,5G系統效率相對于4G幾乎沒有多少提升,性能提升靠暴力提升,這一方面導致5G基站價格很貴,同時帶來巨大的能耗。
事實上,運營商就對市場主流方案的5G能耗頭疼不已。
由于5G基站覆蓋有限,在試點中不足300米,這會導致必須大量布點彌補覆蓋能力的不足,進而導致5G基站數量暴漲。
據業內人士推算,中移動如果要把5G基站的覆蓋達到2G/4G的水平",基站數量可能會達到4G基站的5倍,也就是中移動需要建1000萬個5G基站。
由于市場上主流方案的5G基站維護成本很高,高到即便中移動日賺3億也吃不消,以電費來說,可以占到中移動運營成本的15%,這還是最保守的估計。基站中的芯片,在高溫環境下4個月就必須換,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這還不提人工、選址、建站等其他成本。
正是因為市場主流方案的5G基站這么貴,中移動副總裁李正茂就公開表示過:
成本方面,大規模天線使5G基站成本更高,還需新建或大規模改造核心網和傳輸網,各運營商需探索低成本解決方案。
而余承動關于"5G時代要重新考慮收費模式,單一按無限流量是災難"的呼吁,潛臺詞顯然就是:讓華為降低設備成本是不可能的,那么,就讓運營商多收錢來填補高額設備成本和維護成本造成的虧空吧,如果還按4G資費模式,運營商會吃不消,也就是余承動所謂的"單一按無限流量是災難"。
隨著教育、醫療、住房市場化改革,窮人和富人能夠買到教育和醫療服務差異巨大,在住房方面,也出現了富者廣廈連云,貧者無立錐之地的情形。
而電信行業,普通工薪族可以享受到和馬云、王健林等富豪類似的電信服務,已經成為少數保留了毛時代色彩的行業。
如今,個別商業公司因為自身技術上的不成熟,以及為了實現公司利益最大化,讓保留了毛時代色彩的電信行業去搞“市場化改革”,這幾乎就是因私廢公。
余承東呼吁5G技術用于2G、3G頻譜,其實也是現階段5G覆蓋不行的無奈之舉。
以前鐵流的文章中介紹過,高頻覆蓋差,低頻覆蓋好。
而5G由于技術升級虛假,因而采取了暴力提升高頻擴容的辦法,在一些5G演示中,足足使用了850M流量,而4G只消耗幾十M的帶寬。
消耗大量帶寬的結果,就是5G無法在低頻部署,因為低頻頻譜資源有限。5G只能用帶寬資源更多的高頻。
然而,高頻雖然帶寬資源更多,但覆蓋實在太差,加上用高頻還有其他技術難題國內沒能解決,因而國內根本沒敢上高頻,只敢用中頻,在2.6G、3.5G、4.9G上拿出了合計約500M的帶寬,而且還是三家瓜分500M,不是三大運營商各分走500M。
只不過,中頻的覆蓋也一般,從試點上看,一個5G基站只能覆蓋300米左右,要用這種5G基站實現廣域覆蓋,成本會高到無以復加,使運營商根本無法承受。
正是因此,中移動副總裁李正茂表示:
受商用頻段高,新增站址困難等因素影響,即便使用中頻段,實現網絡連續覆蓋也有很高的難度。
由于現在工信部劃的中頻也無法拯救現階段5G基站的覆蓋問題,所以余承東把主意打到低頻上了。也就是余承東所說的"呼吁5G技術用于2G、3G頻譜"
不過,在低頻專門清理出500M或800M并不現實,因為低頻早已一個蘿卜一個坑,不僅運營商在用,還有廣電等單位也在用,要清網非常麻煩。
何況,2G網絡是如今中移動的重要利潤來源,讓中移動關掉能賺錢的2G,把2G的頻段給賠錢的5G,顯然不符合中移動的利益。
這里還有一點容易引發遐想,那就是華為和運營商關系密切,像"呼吁5G技術用于2G、3G頻譜","5G時代要重新考慮收費模式,單一按無限流量是災難"這類觀點,完全可以私下交流溝通,沒必要拿出來公開說。
鐵流猜測,有沒有可能是私下已經交流過了,但運營商不想當冤大頭,為華為不成熟的技術買單,因而談崩了。所以才有了余承東公開呼吁,力圖借助社會輿論的力量達成自己的目的。
正是因為技術升級上的虛假,以及暴力提升帶來一系列副作用,三大運營商對現階段的5G都沒啥熱情。
雖然很多媒體和公司都在炒作5G,聲稱今年會將是5G元年。從實踐上看,三大運營商都很保守。
此前,媒體聲稱5G的總投是1.4萬億到2萬億,但三大運營商目前的投資計劃卻離這個數字差距極大。
中國移動則表示在5G的投入上不會多于172億元。而且中移動明確表示,2019年的資本支出和2018年差距不大,基本就關閉了在2019年大規模投資5G的大門。
中國電信則表示將會投入90億元。
中國聯通則發布了無線網絡整合項目(4G)招標公告,大批采購L900、L1800基站,數額高達41.6萬站,自籌資金金額高達348.4億元。
可以看出,實力最弱的聯通,投資4G的資金都比移動和電信投資5G的資金多。
對比一下4G當時的狀況,差異非常明顯。
最后,鐵流引用以前文章寫過的一段話。
說一千,道一萬,現階段的5G到底咋樣,不看八股文,也不看通信設備商的營銷和廣告,更不看運營商的官話、套話,還是看實踐。
畢竟,因為大家都懂得原因,運營商的公開表態必須迎合政治正確,但具體實踐才體現真實意圖。
4G于2013年12月發牌,運營商對4G的熱情非常高,根據中國移動發布2014年全年業績報告,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移動已經開通72萬4G基站,4G用戶數超過9000萬。
如果加上聯通和電信建設的基站,僅在1年內,中國運營商開通的4G基站就超過100萬個。
中國運營商僅在1年內就建成了現今全球4G基站的20%,國內4G基站的35+%,在2年多的時間里把4G覆蓋率提升到90%以上。由此可見,只要技術升級是有真材實料的,運營商的熱度是非常高的。
那么,就讓大家看一看,5G能不能把4G淘汰掉,就如同4G部署后,運營商開始有計劃的關停3G。
看一看運營商在部署5G后,是5G成為運營商的現金奶牛,能造血,還是成為運營商的負擔。
看一看三大運營商對于5G是否有4G這樣的熱情,還是說局限于完成政治任務——政府抽一鞭子,運營商走一步,缺乏主動性。
這樣,現階段5G的真面目在兩三年內就自然會暴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