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三星推出了自家首款量產折疊屏手機,計劃于4月26日在北美首發,"嘗鮮價"定為1980美元起,隨后,各種宣傳"史上首款折疊手機"的稿件充斥網絡。緊接著,華為也發布了自己的折疊屏幕手機,在定價上比三星更加激進,定價2299歐元,折合人民幣17498元。
其實,折疊屏幕手機已經經過幾輪爆炒,對于網友而言早已不是新鮮事物。三星早在2018年末,三星在發布會上亮相了可彎曲屏幕的技術可彎曲屏幕的技術。
之后,小米高管也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可折疊屏幕概念機,隨后還和柔宇高管打嘴仗。另一安卓陣營手機巨頭華為的可折疊手機原型機效果圖也被曝光,在MWC 2019世界移動大會上發布可折疊手機。本質上說,折疊屏幕和此前的全面屏、人工智能、多攝像頭類似,都是智能手機成為紅海的情況下,手機廠商的突圍之作。
智能手機已經進入類似PC的紅海時代
諾基亞時代的手機,并不具備如今智能手機如此強悍的功能,直到蘋果4的橫空出世,把諸多功能集于一身,不僅把諾基亞和塞班系統打的虧不成軍,同時期的安卓系統也遠不及IOS。IOS在早期流暢性優于安卓還產生了一個后遺癥,那就是在IOS和安卓越來越像的今天,依然有很多蘋果粉絲,開口閉口IOS秒殺安卓。
之后,智能手機的基本功能就大致定型了,主要的改進在屏幕、攝像頭、CPU、GPU、基帶等元器件上,通過這些元器件的性能提升來提升用戶體驗,擴展智能手機的生存空間。
以攝像頭來說,在8、9年前,還是300萬、500萬的攝像頭,但到了2014年,就普遍1300萬像素攝像頭了。如今,一些手機廠商已經在大肆鼓吹4800萬攝像頭了。
CPU來說,早些年的制造工藝還是65/40nm工藝,CPU也是ARM11、ARM Cortex9這類的CPU核,到了2014年就普遍28nm工藝和ARM Cortex15/17。而如今已經用上了7nm工藝和ARM Cortex76,無論是制造工藝和CPU核,性能都翻了好幾倍。
就基帶來說,早期的蘋果手機甚至不支持3G,從2014年開始,國內手機廠商開始陸陸續續支持4G,但除了采用高通芯片的手機可以實現全網通之外,采用其他供應商芯片的手機還是做不到全網通,而如今,絕大部分手機都是同時支持GSM、CDMA、CDMA2000、TDS、WCDMA、LTE等標準。
這些技術改進和升級極大的提升了智能手機的用戶體驗。
由于智能手機的軟件和硬件基本趨向于成熟,以CPU來說,只要避開個別毒瘤軟件,ARM A53這個級別的內核已經能夠滿足日常使用了,即便是一些游戲,ARM A72/A73這個級別的內核也足以勝任。
這導致智能手機也進入了類似早幾年PC所處的狀態,直接導致智能手機市場卻逐年萎縮,根據分析機構統計,在2017年,智能手機市場萎縮10%左右,而在2018年,智能手機市場萎縮約為15%。
折疊屏是智能手機廠商強行差異化的結果
由于智能手機的軟件和硬件基本趨向于成熟,千元機的硬件已經能夠滿足日常使用了,即便是一些大型游戲,2000元價位的手機也足以勝任。在基礎軟硬件已經比較成熟的情況下,要想實現差異化,就只能強行制造宣傳亮點,不論用戶體驗有沒有革新與飛躍,反正搞一個噱頭,然后使勁吹,只要能說服消費者繳納"智商稅"就行了。
此外,激烈的市場競爭也逼迫廠商去"制造噱頭"——近年來,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越發激烈,曾經龍爭虎斗的局面逐漸演變成"三足鼎立",蘋果、三星、HOVM組成的三大陣營瓜分了智能手機的大部分市場。而曾經與華為齊名,組成"中華酷聯"的中興、酷派、聯想要么逐步被邊緣化,要么直接被市場淘汰,而像金立這樣的老牌廠商,即便沒有公司高管不負責任的揮霍資金行為,被市場淘汰也是時間問題,至于各路山寨機,已經被HOVM不斷價格下探殺的虧不成軍。
在這種局面下,即便是連三星和蘋果這樣曾經的霸主,也在銷量上遭遇了滑鐵盧,三星在中國大陸的市場份額斷崖式下跌,蘋果為了挽救銷量下滑不得不放棄冷艷高貴,決定降價,還把從巴寶莉挖來的女高管解雇了。
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使手機廠商一個不留神,就可能萬劫不復,以三星來說,因為此前Note7自燃事件,以及之后表現的傲慢,使其在中國市場遭遇斷崖式下跌,中國大陸市場份額已經跌至1%,這使得三星有很強的動機和緊迫感靠一項新技術打一場翻身仗。
華為、小米等廠商緊跟折疊屏幕的勢頭,原因也是如此——就像給孩子上補習班,別人家的孩子都去補習班,不管補習班到底有多少用,反正我也把孩子送去上補習班。這種情況在過去幾年中,已經出現多次了,比如曲面屏、全面屏+齊劉海、多攝像頭等等。
回顧這幾年智能手機的發展,一些改進或創新對提升用戶體驗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但也有一些改進或創新,則更像商業上的噱頭,純粹是為了提升"逼格"和差異化競爭的產物。
此前的曲面屏和全面屏就是很好的例子,多攝像頭也是一個例子,鼓吹手機具備人工智能功能則又是一個例子,鼓吹"徠卡認證"和"保時捷設計"更是如此。然而,這些宣傳亮點噱頭的成分偏多。
試問:
非全面屏、單攝像頭、不具備人工智能的手機,與全面屏或曲面屏、多攝像頭和具備人工智能、具備"徠卡認證"和"保時捷設計"的手機有多大差距?
用戶體驗真有廠商宣傳的那么大么?
特別是每家手機廠商都掛在嘴邊上的人工智能,消費者們到底在哪方面感覺到人工智能呢了?
相比之下,折疊屏手機相對于此前那些所謂的創新,還是要實在不少。
由于智能手機市場競爭異常激烈,手機廠商為了強行差異化而差異化的套路會一個接著一個的展現,折疊屏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5G手機目前只是噱頭
鐵流以前的文章介紹過,如今的5G通信標準是存在一些瑕疵的,系統效率提升微乎其微,性能提升主要依賴增加基站建設密度,使用更大帶寬,使用性能更強的芯片等因素來實現的。
這里在強調一下,不知是一些讀者不懂得辨證分析,還是故意雞蛋里挑骨頭,當鐵流肯定一項事物積極的一面,又否定一項事物消極的一面后,就指責鐵流邏輯混亂。
特意說明一下,5G存在的問題是技術升級虛假,系統銷量提升微乎其微,完全依靠暴力提升性能。而暴力提升的幾個方面,比如如果中移動能夠實現5G基站的密度相對于4G提升2-3倍,或者是現在高通、華為、Intel發布的這些5G芯片,都是非常牛逼的。此前鐵流已經表明了,華為天罡、巴龍5000展現了華為非常強悍的工程整合能力。
然而,現在的問題不在于芯片是否牛逼,而在于5G完全依靠暴力提升后,從5G網絡建設到終端的成本都大幅提升。
以月租費有來說,目前全球5G月租費有都非常昂貴,芬蘭一個運營商的5G月租標準是4G月租費用的5倍。當然,也有便宜一些的,比如美國的幾家運營商,不過,這些運營商實際上是在玩文字游戲,用4G+冒充5G。
就終端來說,5G手機的價格異常昂貴——中國移動認為,2019年5G預商用階段,5G手機的價格預計會在8000元以上。雷軍在微博與網友互動時表示,5G手機的成本比4G高很多。最近,華為的5G手機定價更是高達定價2299歐元,折合人民幣17498元。
相比之下,3G向4G升級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出現月租暴漲,手機價格暴漲的情況。
這種情況決定了,除非政治任務下死命令,在純粹經濟因素考量的情況下,運營商不會像4G時代那樣,大規模建設5G網絡。也就是說,除非政治任務,5G時代復制中移動在4G時代2年內完成90%以上覆蓋的可能性很低。
因此,在2019年,甚至在2020年,5G網絡覆蓋應該是比較糟糕的,也就城市里會有,到了郊區和農村,估計覆蓋就不行了。這樣一來,5G手機的意義就大打折扣了。
麒麟980+巴龍5000組合堪稱腦殘設計
此前,鐵流的文章就說明過,麒麟980芯片和巴龍5000基帶芯片組合有問題。
因為麒麟980已經集成了2G、3G、4G基帶,而巴龍5000則集成了2G、3G、4G、5G基帶,等于是2G、3G、4G基帶部分是"重復建設",既會加大成本和功耗,讓消費者為商家的腦殘設計買單,又會擠占手機內原本就非常狹小的空間。
也許有人會說,那就把麒麟980的基帶去掉,但這是不可能的,芯片不是蛋糕,可以隨心所欲的進行分割,何況這種做法本身就是多此一舉么。
華為真正應當的做法是把5G基帶集成到麒麟980里,無論是改個名字叫麒麟985也好,還是麒麟990也罷,反正都比現在麒麟980外掛巴龍5000方案更加合理。
既然,如此,為何華為會這般做呢?
原因在于趕時間,省成本,以及這款可折疊手機有很強的試水性質。
如果要把5G基帶集成到麒麟980里,那就必須重新設計SoC,重新找臺積電流片,要耗費時間和金錢,而且這種麒麟985會不上不下,面對高通新一代性能產品性能不敵,用來替換麒麟980又顯得奢侈,而且會搶麒麟980的飯碗,導致處境尷尬。
何況可折疊屏幕手機本身就存在很多技術不成熟的地方,第一代產品有試水性質,而且還必須和三星、小米等廠商搶時間,哪怕產品問題多多,但也不能在發布時間上輸了。
既然是試水,那就將就著用吧,何況麒麟980和巴龍5000都現成的,用這套方案還能節約時間成本。
至于"重復建設"的問題,對于大廠而言,這都是常態。正如網友調侃:客戶是上帝是說給客戶聽的,實際做法是我(商家)是你(客戶)爹,對于巨頭來說尤為如此,也就是所謂店大欺客。類似于蘋果手機信號不好,"請改變握手機的姿勢",類似于三星“手機自燃系外部熱源加熱所致”,類似余大嘴的“EMMC和USF一樣”,大家習慣就好。
事實上,華為對麒麟980+巴龍5000這種腦殘組合還給了非常好聽的說辭——"雙卡分別支持4G、5G",問題在于,這有意義么?
鐵流現在使用的雙卡機,能夠全網通,但不能兩張卡同時使用4G。如果上網,有一張卡能連4G就可以了,哪怕一張卡流量用完,要換一張卡,直接軟件切換連接4G的手機卡就行了。
華為這種"雙卡分別支持4G、5G"完全沒有任何意義,相對于把5G基帶集成進SoC,麒麟980+巴龍5000的組合只是徒增手機成本,同時增加手機功耗,降低續航而已。
折疊屏手機是身份地位的識別和象征?只是繳納智商稅
雖然一些媒體對折疊屏幕手機無限鼓吹,但鐵流認為,折疊屏幕手機遠遠沒有像一些宣傳文章中說的那樣全是優點。就目前的狀態看,折疊屏幕手機在技術上還不成熟,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改進。
首先是續航問題。目前屏幕已經成為智能手機的耗電大戶,而續航恰恰是智能手機最大的痛點,在電池的能量密度沒有多少提升的情況下,在屏幕面積直接翻倍,將直接影響智能手機的續航。誠然,也許網友說那就增大電池,但問題是如今智能手機都以輕薄為賣點,可折疊手機的厚度本來就比一般手機要厚一些,如果進一步加大電池,那么很可能就會變成"磚頭機"了。
其次,是碎屏問題,這一點,此前華為曝光的效果圖就折射出這個問題。
根據三星發布會上發布的資料,和華為發布出來的效果圖,兩家的折疊屏幕的最直觀區別就是,一個是內開,一個是外開。
三星的折疊屏幕是朝內的,平時折疊起來的時候,屏幕被手機外殼保護起來。而華為的折疊屏幕是在外側,折疊起來的時候,手機屏幕處于書本封面的位置。
鐵流認為,就兩種設計而言,三星的設計相對合理一些。眾所周知,目前手機最脆弱的零部件就是屏幕,碎屏已經是手機損傷的最常見形態,因而商家在出售手機時,一些套餐會搭售碎屏險。
作為最脆弱的部分,照理應該是保護起來的,而華為這款原型機的圖片現實,屏幕在這款折疊手機的外側,這就使屏幕很容易在日常使用中受到損傷,特別是轉軸部分對外突起,幾乎是一摔一個準。
有人說,折疊屏幕手機1980美元、2299歐元的價格,會使其成為身份的象征,但鐵流認為,這只不過是資本與媒體合流之后制造的毒雞湯。高企的價格折射出的是高昂的智商稅和技術上的不成熟。
何況如今房價高企,能買得起房的老百姓,又有誰買不起一部手機?
至于是否購買可折疊屏幕手機,鐵流的看法是:
如果您是土豪想嘗鮮,請隨意。
如果是普通工薪族,身負房貸,且上有老,下有小,那么建議是1-2年內不購買。
因為新技術都有一個在應用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何況新技術應用的初期,價格也會比較昂貴,比如三星的折疊屏幕手機售價就高達1980美元,華為的折疊屏幕手機更是高達2299歐元,消費者完全是花高價給不成熟的技術當小白鼠。
即便是要買可折疊屏幕手機,鐵流的態度是等到千元機都普及這項技術后再買,因為這個時候,這項技術已經成熟了,而且價格也比較親民。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