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羅斯MS-21客機推遲下線想到我國的C919大飛機
作者 望長城內外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月18日報道,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公司總裁切梅佐夫對媒體表示,因美國停止供應用于制造機翼的復合材料,要改為使用俄羅斯研發的復合材料,首批量產型MS-21客機將推遲一年下線,于2020年前交付使用。
MS-21是俄羅斯正在研制的新型中短程干線客機,能搭載150至210名乘客,2014年首次試飛,量產后將取代目前俄羅斯各航空公司廣泛使用的俄制圖-154、圖-204以及國外的空中客車A320和波音737等中程干線飛機。MS-21的主要部件是由俄羅斯國產的,其中最重要的部件——發動機,采用的是俄羅斯聯合發動機制造集團生產的俄羅斯最新的PD-14航空發動機。現在,由于美國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切斷了用于制造機翼復合材料的供應,改為使用俄羅斯研發的復合材料,首批量產型MS-21客機不得不推遲一年下線。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中國正在研發的大飛機C919。
C919載客數為156(兩級)至168(單級)人,與俄羅斯的MS-21一樣,也屬于中短程干線客機。目前在國際上,一般把雙通道、載客300人左右的飛機稱為“大客機”,因此,C919與俄羅斯的MS-21都屬于中型客機。
C919于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飛,計劃在2021年交付首架客機。可是現在俄羅斯的MS-21因美國的制裁被迫推遲下線,我們也不得不為我國的C919擔心了。
據媒體報道,我國C919的關鍵配件有很多來自其他不同的國家,而真正完全由我國自己制造的配件只包括飛機的整個外殼,雷達的罩子,飛機的側翼以及尾部相關部件。發動機和航電系統是飛機最為核心的兩個系統,這兩個系統的價值量在飛機的造價中占到了40%左右,而C919的這兩個核心系統研發和制造,目前均有美國公司參與。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簡稱GE)和法國賽峰集團各持股50%的CFM國際有限公司,是C919飛機發動機的供應商。美國的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為C919項目中的四大系統(電傳飛控、輔助動力裝置、機輪剎車及精準位置數據的慣性基準系統)提供部件,采取與中方成立合資企業的辦法共同進行研發生產或集成。美國的派克·漢尼汾公司協助開發C919客機的主飛控系統,參與線控系統包括水平尾翼配平作動器與電機控制,副翼、方向舵、擾流器與升降舵助力器,遠程電子組等研發。美國羅克韋爾柯林斯公司負責開發C919飛機通信導航監視系統。其他如美國聯合技術公司、美國UTC宇航系統公司等也參與了C919飛機部件的研發和提供。
由此可見,由于我國C919的的關鍵配件有很多是由外國公司生產提供或參與研發的,而外國公司中又大都是美國公司,因此,如果美國人有意卡我們,那么C919飛機的研發之路就難免要遇到坑坑坎坎了。我認為,為了不使C919的研發遭受大的挫折,有關部門應著眼復雜情況積極做好相應的準備。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