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信息技術研究分析機構發布2018全球半導體十大買家名單。其中,華為、聯想、步步高、小米位列前10。從采購金額上看,華為的芯片采購金額為211.31億美元,聯想為176.58億美元,步步高為173.2億美元,小米為71億美元,四家公司采購金額合計約631億美元。
要知道,在2018年,中國芯片進口金額約為3000億美元,僅華為、聯想、步步高、小米四家公司采購的芯片,就占到中國進口芯片的20+%。
其中,華為和小米的芯片采購金額暴增值得引起關注,相對于2017年,華為芯片采購金額猛漲45.2%,而小米在基數上較小,因而雖然在采購金額上和華為差距較大,但在漲幅上更加嚇人,高達62.8%。
對于華為和小米芯片進口金額猛漲,鐵流認為應當辨證的看。
近年來,隨著中國手機廠商的崛起,三星和蘋果的市場份額逐步被侵蝕,在中國大陸市場,三星已經遭遇大潰敗,即便是蘋果,市場份額也在逐步萎縮,即便蘋果開掉了從巴寶莉挖來的女高管,放棄了把手機當奢侈品賣的套路,選擇降價換銷量,但在中國市場,這種做法依然沒能挽回蘋果的頹勢。
可以說,華為、小米、步步高的芯片采購金額位居前十位,與中國手機廠商崛起能夠相互印證,正是因為整機產品銷量巨大,才有如此之高的芯片采購金額。
誠然,華為的業務有很多,并非只有手機(華為三大業務,運營商業務,企業網業務,終端業務)。但考慮到2018年中,4G基站建設的高峰期早已過去,5G基建還為開始,運營商業務不存在多少驅動力,這一點,2016年4G基站高峰期過去之后,華為利潤率猛然下降2個百分點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企業網業務遲遲打不開,這幾年的高速增長一直靠手機業務驅動。華為的財報也證明,終端業務帶來的營收大幅增長,一直以來的支柱業務——運營商業務的營收占比已經低于50%,這是前所未有的。
因而華為芯片采購金額猛漲,可以認為是高度受手機業務增長驅動的。
華為和小米的芯片采購金額猛漲,恰恰是兩家企業在手機業務上找到了各自的增長點,華為在品牌價值被逐步認可后,開始侵蝕原本屬于三星和蘋果的高端市場。小米則進軍印度,依靠高性價比和耍猴神技在印度市場超越三星,成為占有率排在印度市場第一位的手機廠商。
而步步高和聯想的增幅穩定,主要是因為步步高的線下市場前幾年經過換機潮之后,必然會有一個低谷,且智能手機已經基本穩定了,已經度過了快速迭代的時代。
而聯想的增幅穩定,也是因為PC市場已經是紅海,聯想能夠保持現在這個狀態,對于楊元慶而言,也算是到其能力的極限了,可圈可點。
總的來說,幾家中國整機廠的芯片采購金額穩步增長或迅猛增長,折射出中國整機廠越來越強勢。
不過,巨大的芯片采購金額,特別是相當多的芯片高度依賴進口,也折射出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的不足,缺芯是一個大問題。
另外,采購芯片金額超過200億美元的數據,對于此前在會議上放豪言"芯片全自主"、"不懼美國制裁"的某公司中層,也是一記響亮的耳光。
由于整機廠對上游元器件廠商有很強的牽引作用,國內整機廠在做大做強之后,也應當有一定擔當。特別是那些在成長過程中,獲得國家政策扶持,獲得政策性貸款,獲得政府采購和國企采購的企業,就更應當擔起時代賦予的重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