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5G被媒體爆炒,各路媒體發生,其中不少媒體斷言“中國主導5G”,然而,這種看似言之鑿鑿的宣言,恐怕是值得推敲的一下的。
鐵流的以前的文章中介紹過,企業為了話語權和收取專利費,工程師為了完成KPI都在拼命的往通信標準里塞垃圾專利,很多專利都是0增益,甚至還有負增益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愛立信主推的SC-FDMA。
在4G標準制定中,愛立信主推的SC-FDMA作為LTE的上行多址方案,該方案是OFDM的一種變體,愛立信宣稱該方案能夠降低峰均比,降低對終端功放的要求。然而,之后的研究和實踐表明,SC-FDMA所帶來的對導頻設計的負面影響,要超過它的帶來的好處,其性能還不如OFDMA 簡單的削波方案。但即便如此,愛立信通過自身影響力,將SC-FDMA納入了4G通信標準專利。這種做法雖然增加了愛立信公司在4G標準的話語權,能夠收到更多專利費,但卻拉低了整個系統的運行效率。
因此,雖然都是標準專利,但有的含金量高,有的很水,并不能以單純按專利個數來衡量各家的地位和話語權。舉例來說,愛立信和諾基亞持有的WCDMA標準專利遠勝于高通,但還是老老實實繳納“高通稅”。
高通在3G時代能夠呼風喚雨,根本原因在于手里的看家法寶CDMA技術。
在3G時代,高通的創始人中有一位世界級科學家,通過一篇論文證明CDMA可以提升18倍,把全世界都驚呆了。在他的推動下,產業界相信了CDMA代表了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方向。
然后高通借助在CDMA上的壟斷肆意收取高通稅,把全球通信廠商惡心的不行,犯了眾怒。
因而4G時代,中歐通信廠商把高通排擠出去,在標準制定中一個重要方略就是“去高通化”,用OFDM把CDMA替換掉了,因而高通在4G時代失去了其在3G時代的地位,跌下神壇。
之后,發改委對高通反壟斷調查,并開出了巨額罰單。
發改委之所以“敢于”對高通提起反壟斷,底牌是中國通信產業已經從3G時代的跟隨者,成為4G時代的重要參與者,而高通在4G時代卻早已不復在3G時代的輝煌——在產業實力的力量對比發生變化之時,在技術實力上此消彼長的情況下,舊時代的不平等協議理所當然地應當被拋棄,行政力量的“干預”僅僅是加速這一過程,并為通信終端廠商與高通達成更加公平合理的新協議保駕護航。
誠然,高通依靠智能手機帶來的新的“手機芯片”業務,繼續維持自己的神話,防止自己在通信領域已經完全喪失根基的真相被人們所察覺。面對發改委的反壟斷,高通在4G時代對一些中國企業只是降低了稅率,但高通稅還是在收的。
雖然高通降低了高通稅的“稅率”,但依舊在征收高通稅。而4G最關鍵的技術并不在高通手中,高通其實是在利用市場地位的“慣性”征收高通稅。但“慣性”只能維持一時,不能維持一世,高通非常迫切的需要提升自己的話語權。
而最好的做法就是搞一套5G,不管技術是否有革新,不管系統效率是否明顯提升,只要搞更多專利塞進所謂的5G標準中,就可以讓自己重回神壇。因而有很強的動機,很急迫的去搞一套4.9G,并將其包裝為5G。
此前,高通公布了高通稅的“征收標準”,使用高通標準必要專利加非標準必要專利,并且支持 3G/4G/5G 的手機,將會收取5% 的專利費用。此外,高通還表示,智能手機 5G 許可費的整機銷售價上限為 400 美元。
從中可以看出,如果真如一些媒體人吹噓的,5G由中國主導,為何不是中國全球征收“5G稅”,而是高通來征收“高通稅”?而且“稅率”比4G時代還要高。
再強調一下,按個數論成本的論證方式是非常有問題的。
應該按照5G的幾項核心技術——調制、多址、多天線、組網、編碼來逐一進行分析。
只不過,這超出了絕大多數媒體的能力和水平。而且鐵流以前的文章中介紹過,由于5G的技術供給是虛假和軟弱的,一旦逐一分析,就會面臨極度尷尬的局面:
比如就多址來說,業界普遍看好NOMA,各路廠商吹的天花亂墜,但經測算增益幾乎為零。
又比如編碼,LDPC和Polar對系統效率的提升不會超過3%,這還是理論峰值,實際效果未必能達到,要打個折扣。
還比如多天線,5G宣傳的是超多天線技術(mass MIMO)。研究了20年,還是屬于那種“看論文看數字都沒問題,但一做出來都是問題”,實驗室擺拍可以,一實戰就不行了,商業應用始終不行。
另外還有前端時間被媒體熱炒的時分雙工。5G的藍圖是全雙工,但由于牛皮吹的太大,不得不退回去用老技術。
另外,還有不少類似4G時代愛立信力推SC-FDMA,為了自身利益在技術上開倒車的例子,比如某大廠力推F-ODMA,這完全就是為了自身利益瞎搞了。
在3G時代之后,全球通信廠商對高通一家獨大心有余悸,因而在之后的標準制定中,大家都在玩平衡,實現決不讓任何一家公司,任何一個國家一家獨大。
雖然一些媒體極力把5G與中國主導標準,或中國偉大創新上靠,以服務于背后金主實現商業利益最大化。但實際上就5G標準制定而言,中國也遠遠談不上“主導”,只是一個重要參與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