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喜歡斷人財路,今天也不例外。
如果說我現在宣布,我有一本《100%包你發財》的秘籍,要免費送給你們,你們現在就可以把我舉報了,這人肯定是個騙子。
如果我說,我認識投資圈元老,區塊鏈大佬,幣圈大神,發個和他們微信群談笑風生的截圖,然后讓大家都跟過去投資一個100%賺錢的區塊鏈項目,我估計還是有人會信的,因為大佬大神的名字如雷貫耳嘛,區塊鏈到底有什么卵用雖然你們也不知道,但好歹幾家大公司都號稱在做嘛,你們家老板也整天掛嘴上嘛。
這張圖大家都見過,是年初某大佬發出的“革命”呼喚,一時間風起云涌,不但創業者聞風而動,散戶投資者也紛紛趨之若鶩。
這不由得讓人感嘆,在中國,割韭菜真容易,只要你有錢,有影響力,投資幾家媒體,包養幾個專家,拉攏幾個機構,狗屎都能給你吹成黃金。
上個月,知乎著名大V,擁有20萬粉絲的中科院博士李雷發文稱他被區塊鏈割了韭菜,血本無歸,希望大家不要重蹈他的覆轍。李雷說,還有數十位區塊鏈投資大V潛伏在知乎和各大社區,他們加起來擁有幾百萬粉絲,依舊能夠蠱惑他人。雖然騰訊封殺了他們的幾個炒作虛擬幣的公眾號,但難保他們哪一天不會以其他方式死灰復燃。
李雷說:他很久不聯系的一些朋友忽然在朋友圈發財了,各種喜提房車,他一開始也不信,但這些都是他平時交往頻繁的一些朋友啊,人家忽然發達了,見識到人家的能耐了,能和某幣的創始人談笑風生了,不由得他不動心啊,于是賭一把,allin,結果被割了韭菜。李博士最后還感慨——讀了很多書,懂得了很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其實這位博士大v,平時講起學術科研頭頭是道的,但攤上個這么個割韭菜的大騙局,什么學歷,什么知識,都不管用。你說他冤吧,其實也不冤,他難道剛進去的時候不是沖著割別人韭菜去的?這一行和傳銷、龐氏騙局一個路子,明知道是割韭菜,非要賭自己不是最后一茬韭菜。
說到這里,很多業內人士就要罵我了,不急,我幫你罵:“幣圈是幣圈,區塊鏈是區塊鏈,不要混為一談,區塊鏈這個技術沒有錯,很有用,技術無罪。”
好的,那我們就來談一談這個狗娘養的區塊鏈技術到底有什么用?
區塊鏈的基礎是三個:
1、分布式記賬和存儲
2、無法篡改的數據結構
3、共識算法
說白了,就是我轉給你一分錢,你得到一分錢,我減少一分錢,整個區塊鏈網絡所有用戶的賬本上都記下了這么一筆。這就是所謂的——“去中心化”,也就是說,不需要有銀行和國家監管了。整個區塊鏈網絡為你的信用背書。聽起來很屌很美好是不是?
我想起了《銀河帝國》中似乎也有這么個設定,銀河帝國的每一個公民都有一定的信用點,不需要銀行和貨幣,工作、履約、做了貢獻信用點就會增加,購物、獲取、違約就會扣除信用點。但那畢竟是科幻小說啊。
別的不說,就說一件事,所謂的“分布式記賬和存儲”,區塊鏈上的每一次交易,都要歷經每一個節點,這個效率是極其低下的,每個人的每一次交易,那就是海量的數據傳輸和更新,你確定這是技術的進步而不是倒退?如今每一個人的所有行為都擁有一個極其龐大的數據庫,這些數據庫還會急速膨脹,如果人手一份的存儲數據,請問是不是每家每戶都得裝個服務器矩陣?在加上虛擬幣挖礦導致的巨大能源消耗,我覺得未來大家都可以住到海底的“亞特蘭蒂斯”去,深海的海水有助于散熱。這不是什么技術革命,這是脫褲子放屁。
這個技術,不是在提高生產力,不創造任何價值,而是在降低效率,浪費人類的能源和計算機的算力。
當然,很多“原教旨區塊鏈信徒”一直堅持“去中心化”,他們骨子里反感權威和監控,不信任國家和政府,他們的真正目的,是為了打造一個和正常金融體系隔絕的“地下錢莊”。匿名交易,自由自在,不受監管。
可以理解,但現實很骨感,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真正的自由世界,就連比特幣這樣標榜“去中心化”的虛擬幣,都造就了一個極度中心化的“比特幣大陸”,這就很虛偽了。就好比私企老板天天喊著國家不要插手市場,市場的事情讓市場解決,我們要去中心化,自由競爭!然而他在企業內對員工卻是一言堂,想怎么干怎么干,前幾天出了個《讓私企員工參與管理》的文章,他們都罵不絕口。
上個月,滴滴順風車司機殺人案發生之后,就有人鼓吹,要把區塊鏈技術引入滴滴,建立分布式、點對點的信任機制。據說程維還在高薪招聘區塊鏈工程師。
【把司機的身份、位置、價格、服務信息等信息錄在鏈上,這些信息一旦經過驗證并添加至區塊鏈,就會永久的存儲起來,因此區塊鏈的數據穩定性和可靠性極高。而且由于開放式節點的設計,包括平臺、司機、乘客等各參與主體都可以隨時獲得和查閱完整的溯源數據。】
說的很好聽,可是滴滴平臺會開放數據鏈給乘客嗎?他連交給執法機關監管都不愿意。什么“去中心化”?資本家的真實想法是“去政府的中心化”,建立“咱們的中心化”。
有人鼓吹區塊鏈可以簽訂智能合約,促進知識產權保護,比如說,我們這些寫文章的、出書的、做音樂、畫畫的,直接把自己的原創作品發在區塊鏈生態體系中,這些作品自帶智能合約,只要區塊鏈的其他用戶閱讀、獲取了這些作品,作者就會獲得一份報酬。廢話!我現在給今日頭條、微信公眾號寫文章,微信、今日頭條不也給我錢嗎?不也給我版權保護嗎?這和區塊鏈有屁關系?
這都是互聯網技術發展到現在一些早已成熟的功能,套了一件嶄新的畫皮就出來開始又一輪的忽悠了。
區塊鏈技術確實有用,但不是到處都能用,放之四海而皆準,比如說比特幣轉賬,確實是有用的,但如果有人在區塊鏈上胡亂發布消息,到處造謠,因為區塊鏈具有匿名性,可否認性,你根本無法判斷他說的到底是真是假,這就導致區塊鏈上存在龐雜的冗余的垃圾信息,根據分布式記賬和存儲原則,這些玩意兒都是要寫到你硬盤里的。
現在某些電商平臺等所謂的區塊鏈應用,也不過是“分布式存儲”而已,就是把他自家的云服務,再賣給商家一份,套上了區塊鏈的名字,還能多賺一筆錢。
好,我們講完了區塊鏈的故事,再來看看幣圈的這些爛事兒。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中國民間發行貨幣和私自募集資金屬于違法行為。”
在如今這個狀況下,區塊鏈技術可行性的論證還沒有結束,各項基礎設施還沒有配備,怎么個“去中心化”,怎么個“分布式記賬”,除了比特幣還沒有任何應用場景,更別提商業化的情況下。一伙兒就急吼吼舉著“區塊鏈革命”的大旗沖出來,制造恐懼,鼓吹前景,吸引散戶,這吃相有點難看。至于發行虛擬幣,成立交易平臺,已經屬于違法。上個月24號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央行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關于防范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有句話叫做:“世界上只有兩種區塊鏈,一種在技術天才們的頭腦里,還沒有落地,另一種在中國人的微信群里,已經在做交易。”
這和我們社會崇尚投機的風氣大有關聯,許多人坐看他人炒房炒股財富自由,以及媒體各種宣傳一夜暴富的神話,自然按捺不住,想要賭一把,最終被割了韭菜,倒也沒什么說的。這種套路忽悠的也不是普通窮人,普通窮人也沒錢去買空氣幣玩兒;而是那些整天想著財富自由的中產階級,那些每況愈下的三四線城市小老板,他們很焦慮,一焦慮,就容易受那些“商業教父”、“投資導師、“幣圈大佬”的蠱惑。這也正常,我就有個朋友,天天沒事問我我手上有幾十萬閑錢,投什么能每天掙一千,然后他就不用上班了?
我心想,怪不得P2P、空氣幣、3M會這么火,原來確實有市場啊。
韭菜愚蠢是韭菜的錯,但那些投資界、幣圈大佬們,本來就懷著惡意發行各種“空氣幣”,私自募集資金,有金融詐騙的嫌疑吧?
這個具體操作是這樣的,真正的幕后大佬選一些經驗稚嫩但看起來高大上的項目團隊,不管你到底是不是搞區塊鏈的。有機構背書,有投行支持,有媒體鼓吹,于是這個項目就做起來了。不管你是搞什么XX幣還是普惠金融,總之要改變世界的樣子。然后在找一個英文版的PDF文件,掛到官網上,就可以敲鑼打鼓眾籌了。各種區塊鏈和空氣幣背后的投資者才是真正的莊家,他們擁有媒體,社群,人脈,私募基金,交易所等一切資源。
再經過一系列媒體的炒作之后,把這個項目放到交易所上市,再吸引一波散戶韭菜進入,虛擬貨幣處于監管盲區,上市之后,投資機構可以把手里所有的虛擬幣全部套現離場,賺個盤滿缽滿。所以你看這些幣,大多數都是一上市就破發,頃刻間幾個億沒了。自古以來,割韭菜都沒這么輕松過。
賈躍亭圈錢,他好歹還弄個PPT汽車出來給大家看看;羅永浩圈錢,他好歹還弄個錘子和TNT出來喊兩聲。你這區塊鏈,什么可靠的應用都沒有,本來無一物,就想著割韭菜,實在是令人佩服。
在我看來,任何不提高生產力,不創造任何價值,反而浪費社會資源的所謂“技術”,都是惡意炒作,故意欺詐。
最后可以告訴大家兩件事:
所有的“區塊鏈技術”,都還只是理想中的技術,除了非洲某些原始部落,不存在什么真正的去中心化的自由世界,任何存在的數據,都是需要公證和監管的。
所有的虛擬幣都是“空氣幣”,都是謊言。
天上不會掉餡餅,地上倒會長陷阱。
說實話,我不懂技術,我也不懂金融,但是我懂人性。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