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稱"中國首個自創新智能瀏覽器內核"的紅芯瀏覽器拿Chrome換皮的事件被媒體曝光,引發網友熱議。鐵流看到新聞后,早已麻木了,因為這種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從當年陳教授打磨摩托羅拉芯片,到最近的紅芯瀏覽器拿Chrome換皮,類似的事件還有不少。如果不從根子上解決,中國信息技術自主可控事業只會淪為一些人的提款機,換皮穿馬甲的事件,還會在另一個時間,另一個地點發生。
紅芯瀏覽器名不副實
日前,紅芯公司宣布完成2.5億元C輪融資。根據紅芯公司官網顯示,紅芯瀏覽器是中國首個自主創新智能瀏覽器內核,并打破美國壟斷。
而且紅芯官網上,紅芯公司還把紅芯瀏覽器與微軟的IE、谷歌Chrome、火狐等瀏覽器并列,把紅芯內核與Trident、bilnk、WebKit等內核并列。并特別說明了瀏覽器內核代碼超過1000萬行,相當于Linux內核。
紅芯公司這些官方宣傳的前含義,顯然是紅芯瀏覽器是與微軟IE、谷歌Chrome一個水平的瀏覽器,紅芯內核是與Trident、bilnk、WebKit等一個等級的內核。
然而,根據網友測試,紅芯瀏覽器與谷歌Chrome瀏覽器高度相似,即便是裝樣子,很多地方連改都改的非常馬虎,用一些網友的話說,紅芯瀏覽器宣傳"中國首個自創新智能瀏覽器內核"、"打破美國壟斷",簡直就是侮辱大家的智商。
鐵流咨詢了幾位業內人士,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就是基于 Chromium 騙錢的"。
另一位業內人士則發了非常經典的滑稽表情。
還有一位業內人士介紹:"也是在chrome上改的吧,應該是增加了一些兼容性支持代碼,包括對ie only的代碼能夠進行處理,轉換到標準html5......在認證層面加了一些方便企業整合的接口......另外,把tls的加密算法換成了國密算法......也是調子高了,和當年麒麟1.0一樣,后來被分析出是freebsd......"
另外,不知道是否是因為心虛,還是有其他方面的原因,紅芯公司官網專門說明了:"紅芯內核基于通用內核架構,結合創新專利技術研發而成。相比普通瀏覽器內核,自主研發了智能身份認證引擎、智能行為學習引擎、智能感知渲染引擎、安全管控引擎、數據加密沙箱等功能。幫助企業更好的進行用戶認證、安全管控、入口統一、保護數據。"
"紅芯內核基于通用內核架構,結合創新專利技術研發而成"的說明,顯然說明了紅芯內核并非純正的自主研發,這既是心虛的表現,同時,也是給自己留了后路。萬一被揭發了,還有這條后路可以用。
最近紅芯創始人陳本峰的表態就非常像在利用留下的后路,陳本峰確認,紅芯瀏覽器確實是基于谷歌Chrome瀏覽器內核而開發,但他強調,紅芯在內核層面有自主創新,以適用于中國企業用戶的辦公上網需求。
不能把拿開源修改說成自主研發
總的來說,紅芯瀏覽器是基于開源軟件的修改,類似的瀏覽器國內有很多,比如百度瀏覽器、QQ瀏覽器、360瀏覽器、獵豹瀏覽器等等。
拿開源代碼做修改本身并沒有問題,事實上,很多美國大公司也拿開源代碼,比如蘋果的IOS就拿過FreeBSD的源碼,谷歌的安卓也拿過Linux的代碼。即便到瀏覽器上,谷歌也曾經參與過Webkit,蘋果在開發Safari的時候,也借鑒過開源代碼。
業內人士也介紹:基于開源進行二次開發,在國際上是很常見的商業模式,也是開源社區很認可的一種模式。但前提是尊重開源精神,這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會公開承認和致謝原始開源軟件,并在代碼中保留相應的開源協議與致謝;二是會根據有些開源協議的要求公開二次開發的代碼。比如Red Hat開發的企業版RHEL是公司賺錢來源,為很多世界500強企業提供基于開源Linux二次開發定制的企業版Linux和相關服務。但Red Hat還是遵循開源協議把代碼開源了,所以大家可以免費獲取和RHEL功能一樣的CentOS。而RedHat 對CentOS這種發行版的態度是,我們并不反對這種發行版。這也讓大家認可Red Hat。如今Red Hat公司已經成長為一個市值超過250億美元,年收入超過25億美元的公司。
也就是說,拿開源代碼沒問題,但你不能把拿開源代碼略作修改,宣傳成自主研發,并將紅芯內核與Trident、bilnk、WebKit并列。畢竟Chromium 是通過 BSD 許可證開源的,拿了別人的東西,至少要聲明一下,紅芯內核是基于Chromium 修改的吧。
業內人士表示:開源并不等于不能賺錢,但只有基于開源精神構建的商業模式才能讓大家認可和接受。但國內的一些項目和企業,背負著"自主可控"的使命,將從開源社區獲取的代碼貼上"自主開發"的標簽。這種違背開源精神的行為,必然會引來開源社區與產業界的不齒,視為抄襲、造假等。這樣的例子,紅芯并不是第一個。
大家千萬別把這種抄襲行為不當一回事。為何一些國外工程師普遍認為,中國的科技創新是抄襲的,是剽竊西方技術?這一方面固然有西方人的傲慢與偏見,但類似于紅芯瀏覽器的這種做法,極大的加深了國外歐美工程師對中國科技創新是剽竊的印象。
那么,為何紅芯瀏覽器明明是基于Chromium 修改,卻要宣傳自主呢?
畢竟很多互聯網公司基于開源軟件二次開發的瀏覽器,都沒有像紅芯瀏覽器這樣宣傳自主。
這個從紅芯瀏覽器的官網上就能找到答案。
從上述圖片可以看出,紅芯瀏覽器主要針對的是黨政用戶和國企用戶。
而黨政和國企恰恰是對自主可控非常在乎的一個客戶群體,必然對瀏覽器的自主可控有一定要求,正是因此,紅芯瀏覽器才會不遺余力宣傳自主性。
可以說,如果不是高舉自主旗幟,恐怕紅芯瀏覽器未必能向其在自己官網上宣傳的那樣,獲得如此之多的政府、國企用戶。
類似的情況,在國產CPU中也是一模一樣,比如華為Hi1612是買ARM Cortex A57做集成,華為Hi1616是買ARM Cortex A72做集成。但華為拿核高基,又把買ARM的IP做集成宣傳為自主,進軍黨政市場。
又比如宏芯的CP1就是IBM Power8的馬甲,華芯通的昇龍CPU就是高通ARM服務器CPU的馬甲,這些CPU紛紛進入黨政市場,獲取國家資源傾斜。
最近,陳本峰表示"我們不是要騙什么國家資金,我們沒有拿過國家的錢,我們的客戶都是企業用戶,并沒有特別強調政府用戶。"
還有業內人士向媒體表示:"它(紅芯)的那些客戶也是銷售一點點磕出來的。"
然而,從紅芯的官網上看,顯然黨政和國企用戶并非如陳本峰強調的"并沒有特別強調政府用戶",至于業內人士介紹的,"它(紅芯)的那些客戶也是銷售一點點磕出來的。"
這個"磕"字就非常玄妙了,畢竟,連網友都能發現的事情,居然能夠在諸多黨政單位和國企蒙混過關,其中的奧妙,恐怕不足為外人道也。
自主可控事業亂象叢生
業內人士表示,從國家關心的安全層面來看,最重要的是"可控"。"自主"其實只是實現可控的途徑之一而已。基于開源軟件進行二次開發形成的軟件,如果能夠完全吃透,作到"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也可以達到"可控"的要求。但是,當前的現狀是,把開源的東西略作修改,或者從國外買回來代碼后,就宣傳"自主",導致"自主"一詞已被濫用。
最近,2018-2019年政府集中采購信息類產品有結果了。非常諷刺的是,各路馬甲CPU紛紛進入央采,而且各個宣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及自主創新的產品"。
在之前《自主CPU和引進CPU八仙過海入圍央采》一文中提到,雖然華為Hi1616和1612是買ARM Cortex A72/A57做集成,但并不妨礙華為將其打扮為自主創新。甚至華為、聯想、浪潮的Intel CPU服務器也被標注為"自主知識產權及自主創新"。
鐵流想問兩句:
紅芯瀏覽器的代碼有多少東西是自己真正一行代碼一行代碼寫的?
這些宣傳"自主知識產權及自主創新"的廠商,作為其產品核心器件的CPU,有多少東西是真正一行代碼一行代碼自己寫的?
一位業內人士痛心疾首的表示:"現在自主可控圈子就是一個刷下限的圈子,很多都是自己騙自己,騙的時間久了,連自己都信了,然后一本正經的騙所有人!"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如果不徹底進行變革,紅芯瀏覽器這種換皮吹自主的情況,還會反復出現。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