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編制、非編制
人社部:2018年大學、公立醫院不再納入編制管理!
教育是天底下的良心活,很多教師唯一求的就是個穩定,但是隨著《2017年事業單位分類革新實施方案》出臺,2018年已經快到半年,全國高校和醫院將中止事業單位革新,保留高校和公立醫院事業單位的屬性,但是取消其編制。很多老師的指望就是編制的穩定性和未來的退休金,方案一出,很多老師都慌了。
此處取消教師編制指的是高校取消教師編制,不納入事業單位編制,改成各大高校自主聘用。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在于增加高校的靈活性,教師職稱評定也將打破學歷、資歷、論文、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統一的要求,以品德、能力、業績為主要導向。也會逐步完善津貼補貼制度,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收入標準,讓教師的平均工資不再低于公務員。除此之外,醫院也是如此。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這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其實從當初自繳養老保險開始,編制存在的意義就不是太大了。尤其是近年新入職的老師原則上早就不是“國編”,而是“合同制”。“合同制”的普遍實行即宣告編制時代的終結。也就是說目前的國情是國編與合同制“雙軌”并存,造成的后果是“同工不同酬”。解決雙軌制的問題便是徹底取消編制。
那么教師編制取消后,是否意識著教師的“鐵飯碗”被打破?教師又當何去何從呢?
教育關系著國家的未來,一個國家高校教師的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科研的水平。取消高校教師編制的好處是:編制內外憑本事說話。教師隊伍中的事業編制,就是教師職業的終身工作保證,是鐵飯碗的標志,只要沒有違法、違紀行為,就會永遠留在政府統編的教師隊伍之中,全面享受黨和政府給予教師隊伍的各項福利和待遇,也稱為各個單位招聘時候,必須提到的一項福利,就是“我有事業編”,所謂“不納入編制管理”,就是取消事業單位編制,但保留事業單位性質。而之所以要保留事業單位性質,主要是考慮到高校、公立醫院的公益屬性,不能完全推向市場化,還要由財政進行差額撥款。在全部取消事業單位編制之后,未來高校和公立醫院將會實行全員合同聘任制。
目前高校在編教師主要是以下幾種形式:
事業單位編制一般由人事局編制辦公室根據事業發展以及單位既往的人員結構來科學核定,一般情況下會適度給與較多數量,也就是指標較多,而單位發展暫時不需要那么多人情況下,可能會有空余。
1、在編教師,也稱A崗
教師的編制屬于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編制,享受事業單位工作待遇。有編制的教師工資組成由基本工資、津補貼、職稱工資等組成。職稱工資可以隨著職稱的升高而升高,工齡增加工齡工資也增加。有編制的教師工作更有保障,更穩定。可以調動,退休后享有相應的社保和職業年金。一般的入職時間比較長的職工都是這種情況,而且教師個人的檔案關系等也在單位。
2、非在編教師,也稱B崗,有希望轉為A崗
有些學校雖然編制已經滿員,但還是缺少教師,于是會公開招聘一批教師,雖然不能及時給這些教師入編,不過地方教育部門承諾等到有空編之后,會給這些教師辦理入編手續。這些教師在教學期間的教齡,轉正入編后會算入教齡,正常評定職稱。
這些教師的工資,和在編教師差不多,甚至由于五險一金扣的少,實發工資比在編教師還要多點。但是至于什么時候有編制就不好說了,所以非在編教師的心總是懸著。很多院校改變了招聘策略,新進入學校的年輕教師,剛去的時候都不給編制,要看你三年的表現,比如要發表什么級別的論文,申請什么級別的課題,三年后綜合評定,是否給與事業編制,一些學校也稱為B崗。
3、合同制教師
這類教師沒有編制,而且永遠不會入編。教師的工資,參照在編教師發放,也不影響職稱評定,但五險一金是按企業險繳納,而不是事業單位保險,目前來看,這一點主要是退休后養老金的領取額度相差較大。除此之外,合同制教師的穩定性也還可以,如果不出現重大教學事故,基本不存在被解聘的風險。
4、代課教師或者外聘教師
有的學校,由于教師休產假或其他原因,出現臨時性教師短缺,又無法通過教師招聘的方式統一調配,就只好雇傭代課教師。需要注意的是,非在編教師和合同制教師都是通過教育局組織的統一教師招聘考試錄用的,與教育局簽訂聘用合同,工資由財政支付。而代課教師是由學校自己組織招聘的,工資由學校自己發放。一般情況下,代課教師的工資要遠低于非在編教師和合同制教師,而且代課教師一般不繳納五險一金,在原有教師回來之后,還會面臨被解雇的危險,很不穩定。
取消編制:真的百利無一害嗎?
取消編制后,又會給高校帶來哪些影響?
有人認為,最明顯的是會激勵工作人員更加努力工作,最重要的是高校、醫院等事業單位將不再有編內編外之分,大家同工同酬,在待遇特別是離退休待遇上更加公平。“退休金將按照目前事業單位養老金制度和企業養老金制度交納,退休金的高低與交納養老保險時間長短、數量高低相關,多交多得,長交長得,這是非常公平的制度。”
但是也有不同的觀點:
有能力、有自信、有成果、有成績、有抱負的老師自然可以不必留戀及原有的編制。相反沒有了編制的束縛,此類老師當仁不讓地“人往高處走”,哪待遇好去哪。尋找更好的發展機會。
對于只想好好干,“不求無功、但求無過”的相對保守點的老師而言,工作中不求作出太大的成績,只想在退休前安穩渡過,力爭不犯錯,每年考核通過足矣。
有些老師占著炕不作為,甚至吃著“空餉”不上班,或者干的差還“罵娘”,亦或是“禽獸行為”、踩著紅線什么的,這類老師極有可能因為“師德師風”問題而討苦頭吃。“師德師風”的考評會成為一個關鍵。
高校取消事業編制已成定局,對于過五關斬六將的事業編制員工來說,無疑是沉重的一擊。如果全面進行改革,最為直接的后果就是一大批原本擁有編制的員工不再擁有編制,身份也不再特殊,成為貨真價實的“勞動者”,瞬間等同于合同工,這會不會導致他們跳槽,選擇福利待遇更高的私立院校任職?
可能出現大家都朝發達地區的大學去擠,反正沒有編制了,那就是哪里錢多哪里去,哪里平臺大機會多,就去哪里,試想西部地區的廣大高校和三四線城市的高校靠什么留住人才,勢必會導致更多的教育不均衡。
編制是在一定程度上損失了競爭力和活力,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教育欠發達地區的穩定局面,如果全面取消編制,有多少優秀人才繼續在三四線城市或者西部偏遠地區任教,這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高校教師:雞肋還是鐵飯碗
高校教師,曾經的高尚職業,穩定、受人尊敬,有退休,有假期,一度成為年輕人追逐的理想職業。但是,隨著不斷的改革,這個職業也正在失去她的吸引力。2018年,北京市部分高校就會徹底取消編制,這份高校教師的工作會不會成為雞肋呢?
首先,未來有保障的退休并軌進入社保,老師們以前不繳社會養老保險金,現在也要繳,以前的視同繳費。但是,社會養老的問題是根據個人的繳費水平來保障你退休后的生活水平,而大學一直是清水部門,老師們繳費少,那注定了退休后很難保持不錯的收入,也無法達到現在教師們退休達到的水平,于是國家推出來年金計劃,但是還是很難保障達到現在退休的收入水平。
其次,醫保也并入了社會總體醫保,取消了公費醫療,整體的保障水平與社會平齊,原來的醫療保障水平有所下降,
再次,收入水平無法跟上社會發展,北航一位老師找院長辭職,抱怨每月6000元收入過低,從而暴露了北京高校的收入水平,甚至比不上我們自己帶出來的本科生,高校教師的整體收入水平在社會大潮流中整體偏低,進一步影響很多優秀人才的選擇。
最后,連穩定性也沒有了,從性價比的角度來說,這真的不是一份好工作,有點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如果你是正在找工作的朋友,你會怎么選擇呢?
經過一系列改革,
你還會繼續選擇高校教師職業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