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恒產者有恒心”這句話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原文為:“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己。乃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通讀孟子這句話,其完整的含義是要保證政權穩定,必須首先要讓老百姓吃飽飯,沒有穩定的生活來源,卻又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質,恐怕只有賢人才能做到。假如沒有穩定的收入,便會心神動搖。一旦心神動搖,便會放縱、驕奢、奸詐、欺騙,無所不為。 等人犯了罪,然后國家用刑罰懲罰他們,等于國家用羅網故意引導民眾而捕之。因此,賢明的君主為人民大眾創造穩定的產業,使他們上可以俸養父母,下可以養活妻子兒女。好年景終年豐衣足食,壞年景也能免于凍餒死亡。如果民眾連基本生活都不能保證,天天在死亡的邊緣掙扎,哪里會有功夫來奉行禮義呢?
孟子此話中的 “恒產”有兩個意思。第一,恒產不是特指田產,而是指穩定的生產或農產品,而且孟子是強調國家要給農民分田的。農業文明時期,土地是最主要的生產資料,耕者有其田成為民生之本,也是維護政權穩定的基礎。為實現“耕者有其田”的執政目標,最高統治者不惜利用皇權出臺政策,與熱衷于土地兼并掠奪的權貴豪族做斗爭。西漢末期甚至推行土地國有化,禁止土地買賣,“男丁八口,授田一井”平均耕種的土地改革。而在現代化的社會化大生產的情況下,不可能實現人人占有生產資料,“恒產”就是穩定的工作和收入。第二,孟子是在為農民說話,他擔憂的不是如何保護大地主的大片土地,而是如何讓普通小農也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能生存下去。
所以,“有恒產者有恒心”的前半句,“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才是孟子此話的關鍵。畢竟,如果社會上出現了大量衣食無著落,生存困難的“無恒產者”,是會嚴重影響社會穩定的。而這才是孟子文中的本意,也是他竭力反對的。
縱觀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在私有制為基本經濟制度的社會形態里,無論政權如何努力,最終的結果始終是極度的貧富分化,極度的土地集中,最后發展到顛覆整個政權。這是因為,私有制保護的是有產者,也就是資本家、地主、封建主,以及各種有產者的利益,但并不能保證小資產者、小農、小手工業者等被大資本和大地主剝奪自己那點可憐的財產,更遑論眾多的雇傭勞動者和農業工人等無產者保障自己的收入。
在現實社會中,如何真正保障全體人民都有“恒產”,也就是穩定的收入呢?如何限制出現足以顛覆社會主義制度的資本力量呢?只有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在保證勞動者勞動權和分配權的基礎上,也保證了“恒心”。
產權之外還有人權,即人的生存權和發展權。而只有將產權納入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大旗下,才能盡可能多的保護大多數普通人的“人權”。為什么現在有這么多大學生打破腦袋也要擠進公務員序列、事業編制序列和國有企業呢?僅僅是他們好逸惡勞么?僅僅是想進來“腐敗”么?不能將這些大學生想的如此齷齪。是因為嚴酷的社會現實教育了他們的父母和他們,在私有企業、外資企業工作,朝不保夕,拼死拼活,缺少穩定感和歸屬感,才是他們希望回歸“體制”的更本。
此外,當有形產權和無形的知識產權,和人的生存權發生嚴重沖突時,應該如何平衡?是保護少數人的利益,還是犧牲大多數人的生存權?美國曾宣稱,美國大制藥業希望全世界都同意尊重他們藥品的專利。2001年包括美國默克公司在內的39家大型跨國制藥公司就艾滋病藥品進口與生產問題向南非高級法院提起訴訟,控告南非政府威脅它們的制藥專利權,以阻止南非政府購買低價的非專利藥物。然而艾滋病危機在南非爆發后,美國治療艾滋病的藥品卻是天價的,大多數南非人根本無力承擔,因此,南非政府宣稱將開始購買非專利的抗艾滋病毒的藥,因為他們能找到一家印度制造商,知道這些藥物的原理并能制造。美國政府認為,這些藥物都是美國公司花巨資研制出來的,你們不能這樣大規模生產,卻不付任何專利費。這樁法律糾紛,無論對跨國制藥公司還是對南非政府都意義重大,因此也受到國際社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密切關注。事實上,南非急需治療艾滋病的藥物。2000年南非有25萬人死于艾滋病,到2010年,每10個人中就有1個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但跨國制藥公司銷售的抗艾滋病藥品,普通病人根本用不起,而印度、巴西等國能夠提供廉價的抗艾滋病藥物。因此,南非政府希望制定法律,使政府能夠從印度、巴西等國進口廉價的、不受專利保護的抗艾滋病藥物。南非政府發言人說,整個非洲藥品銷售量僅占全世界藥品銷售量的1%至1.3%,這對于贏利的跨國制藥公司的利潤并沒有太大的影響。這些跨國公司花在市場營銷方面的費用是研發新藥費用的2倍,而且回報率驚人。治療艾滋病的高昂費用對南非是一個極為沉重的負擔。言下之意,非洲,特別是南非是一個現成的艾滋病藥品的市場,并不需要做過多的市場開發,為什么不能將抗艾滋病藥品平價買給南非急需用藥的病人呢?但是跨國制藥公司卻認為,如果發展中國家都能從第三國獲得廉價藥物的話,他們的利潤將會受到嚴重影響。
在跨國制藥公司的眼中,只有利潤沒有人權。可是社會主義公有制,是將“人權”放在首位的。筆者這里的“人權”,不是抽象的一人一票,而是實實在在的生存權和發展權。指導中國特色主義經濟建設的基本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根本區別就是將“政治”放在了首位。這個“政治”就是馬克思主義的“人民”立場。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推動各種所有制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分配制度,努力推動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不斷健全體制機制和具體政策,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不斷縮小收入差距,逐步實現共同富裕,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馬克思主義者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初衷是為了消滅剝削和壓迫,生產資料公有制本身不是建設目標。因此,當我們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一定程度影響人民群眾勞動積極性,束縛生產力發展時,中國共產黨人主動改革,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實踐證明,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成就,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隨著我國城鄉差距、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現實,十八大報告中旗幟鮮明地強調,要把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貫徹到我國現代化建設全過程,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社會心理,也是國人對共享的基本理解。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就立志帶領中國人民走共同富裕之路。1945年毛澤東指出:“領導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使農民群眾共同富裕起來。”1992年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現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享發展理念,“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中國未來的發展,需要尋找發展新動能,需要激發萬眾創業、大眾創新的熱情。但凡事都要通盤考慮,在保護產權,大力激勵人們物質創造潛力的同時,也要注意資本擴張的無序和野蠻,也要注意保障普通人和無產者的利益,注意依法公平的維護國家、企業、個人三者的利益。要明晰“恒產”的定義,是生產資料還是個人的物權,即生活資料。如果是生產資料,是否有個上限,保證中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主導地位,保證共產黨執政的經濟基礎。如果“恒產”太多了,以致富可敵國,是否“恒心”也就可能變了味道呢?
【本文為作者向產業人網(chanyeren.com)的獨家投稿,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轉載請保留本聲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