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巴黎氣候大會進行到第三天,國際扶貧發展機構樂施會(Oxfam)發布《碳排放極度不平等》報告(下稱報告)。這份報告指出,全球最富裕的10%人口制造了約一半的碳排放量,最貧困的35億人僅僅產生10%的碳排放量,而后者的生活卻飽受超級風暴、干旱以及其它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極端天氣事件威脅。
樂施會表示,在談判代表們對各國減排目標進行磋商并欲達成協議之時,該報告有助于消除“處于快速發展的發展中國家是氣候變化始作俑者”這一誤解。
報告對多個國家富裕人群和貧困人群的生活消費碳排放量進行了評估。報告指出,盡管發展中國家碳排放量增速很快,但需要注意的是,發展中國家生產的大部分商品是提供給其他國家人口消費和使用,這意味著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人口的生活消費碳排放量遠低于發達國家人口。
樂施會巴黎氣候大會發言人王彬彬提到:“巴黎談判必須引領和構建全人類共同的經濟發展,巴黎談判不能只考慮最富裕和高碳排人群,同時要關注排放責任最小、對氣候變化最脆弱的貧困人群。”
報告分析并闡述了了全球、國家間及國家內不同層面碳排放責任不平等的程度。例如:全球最富裕的1%人口人均碳排放量是最貧困的10%人口的175倍;印度最富裕的10%人口人均碳排放量僅為美國最貧困的50%人口人均碳排放量的四分之一;印度最貧困的50%人口人均碳排放量僅為美國最貧困的50%人口人均碳排放量的二十分之一;中國最貧困的50%人口(約6億人)產生的總碳排放量僅為美國最富裕的10%人口(約3000萬人)總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報告同時指出,就目前來看,如果巴黎協議沒有取得有力度的成果,唯一能從中獲利的群體就是化石燃料行業的億萬富翁們。因此,解決經濟不平等問題,阻止這些巨富繼續因高碳排放而獲得厚利,對消除極端貧困和對抗氣候變化來說都至關重要。
樂施會呼吁巴黎協議需要解決由于氣候變化而帶來的,無法通過氣候適應解決的“損害與損失”問題,并確保所有氣候項目和行動都要保障人權和維護性別平等。
原標題為“研究稱美國最富三千萬人碳排放是中國最窮6億人的3倍”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