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美國石油凈進口量在去年12月降至2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中國同期暫時超過美國,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凈進口國。
美國能源部統計數據顯示,受年終稅收等因素影響,美國石油凈進口量在去年12月下滑至每天598萬桶,創下1992年2月以來的最低紀錄。與此同時,中國海關數據顯示,去年12月中國石油凈進口量為每天612萬桶。
長期以來,美國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據權威報告2012年發布的《BP能源統計》,美國的石油消費量是中國的近2倍,不過中國新增石油消費需求全球排名第一,消費增量驚人。該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中國石油日均消費增長達到50萬桶/日,而全球石油日均消費漲幅為60萬桶/日。
國家信息中心能源問題專家牛犁認為,中國的石油新增消費確實驚人,加上國內石油開采產量難以提升,近年來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而美國則通過近年來頁巖氣的開發極大地增加了國內的能源供應,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石油進口的壓力。
去年美國花旗銀行發布報告稱,2013年―2020年間,美國石油產量將超過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成為世界領先的能源生產國,并將成為石油凈出口國。
但就去年全年而言,美國仍是全球最大石油凈進口國。報道稱,美國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石油凈進口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數據顯示,美國去年石油凈進口量達每日714萬桶,而中國日均石油凈進口量則為572萬桶。
在過去的五年中,中國與美國的石油凈進口量差距在逐漸縮小。外媒預計,中國將在2013年末到2014年初,全面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石油凈進口國。有分析稱,新興中產階層的消費推動是中國石油進口增加的原因之一。麥肯錫近日發布報告稱,2016年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高檔汽車消費市場。
學者張茉楠撰文指出:當前,世界能源版圖正在發生板塊裂變。近些年,隨著美國“能源獨立”戰略的有效推進以及“頁巖氣革命”溢出效應的重大影響,美國出現了一些標志性的變化:美國石油需求從升轉降,已經徹底扭轉了能源自給率下滑的態勢。
美國“能源獨立”的經驗表明,國內能源開發是保持能源安全相對獨立的重要基礎。中國應該深化和加速資源外交,使資源外交成為國家實現全球資源戰略的重要手段之一。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各種資源的需求不斷加大,美、日、歐等國擔心中國崛起,正以政治、經濟、法律、貿易保護、軍事等各種手段阻礙中國突破能源資源瓶頸,獲取石油、鐵、銅等戰略短缺資源。中國如何與資源供應國強化經貿聯系,建立一種資源體制,以便在全球能源資源供求關系緊迫的情況下能夠優先確保中國能源需求尤為迫切。
當前,西方發達國家的能源資源外交戰略比較成熟,通過能源資源外交一方面確保國家獲得持續、穩定、價格合理的資源供應,密切與能源資源輸出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動海外能源資源的合作開發,實現能源來源多樣化。日本作為一個能源資源貧瘠的國家,積極拓展資源外交已經成為日本資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11月,日本就對擁有豐富的稀土、石油及鈾等天然資源的中亞五國投資總額達7億美元規模的項目,以此來促進能源資源外交,保障國內能源資源安全。(張茉楠 :能源安全是未來十年中國最大挑戰http://money.163.com/13/0304/01/8P396V9C00253B0H.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