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局發布的2013年的“一號文件”和2012年12月29日的“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有些共同點或彼此輔助的特點,譬如:通過“城鎮化”手段搞“大農業”和“農業龍頭大企業”;官員官媒說那不意味著城市工商資本侵入農田農業;但近30年的實踐證明,“城鎮化”就是鼓動農民進城、同時給城市工商金融力量(尤其是化工農藥公司和房地產商的金融力量)滲透吞噬中國農業農田而開綠燈;同時,那文件規劃也是對下屆官方搞“轉基因化工農業”的政策綁架,以便轉基因化工既得利益團伙的商業利益能在國家領導換屆后可繼續下去。
一:城鎮化和大農業到底是誰的“紅利”?
下面是國家統計數字,一目了然,中國的社會投資主要對象是城鎮化房地產、而不是三農:
上面的官方統計說明,中國的城鎮和農村的社會投資呈現明顯的“剪刀差”趨向,2010年,其比例相差懸殊已經到了73個百分點左右。農村的社會投資比例本來就很少、低于總數的22%,過去十來年里又持續下降了大約九個百分點、降低到13%左右;而城鎮的社會投資比例本來就很大、大約是總數的78%以上,過去十來年里又持續上升了近九個百分點、到86.8%以上,其中城鎮房地產投資占總數的16%到17%以上、超過全國農業的社會投資的總額。
從國家統計顯示的社會投資比例傾斜看,所謂“城鎮化”和“大農業”是為了“三農”的利益嗎?很明顯,那是為城市工商的利益服務的、特別是為城鎮房地產商的利益服務的;那也是為城市官員能以“城鎮化”為借口而搞拆了建和建了拆、以此拉高GDP-增長率的“政績”張揚服務的。
難怪有海外媒體反饋說,中國大陸搞的“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其實就是為城市工商利益而搞“消滅農業”和“消滅農民”、對農業農民搞大規模的剝奪。
在那些規劃“城鎮化”和“大農業”的中國官員的頭腦中,美國是“現代化農業”和搞農業“龍頭企業”的典范。可實際上,雖然美國農業在全球農業中享有“特強大霸”地位,但美國農業的主角不是什么“龍頭企業”或“大農業”,而是“小農經濟”。
二:從經營規模看美國“小農經濟”是美國農業的主角。
美國官方規范規定,年度產值或銷售額在25萬美元以下的農戶是“小農”、百萬美元以上的為“大戶”。由此,美國官方統計顯示:
美國的農戶規模(2011年):
- 農戶總數:2,181,000個。
- 耕田總數:916,990(K英畝)。
- 平均每戶耕田:420英畝。
- 小農個數占全部農戶的90%左右、擁有全國耕田的51%左右。
- 大農個數為全部農戶的2.5%左右、擁有全國耕田的17%左右。
(來源:美國農業部農業年度報告,2012-02-17。)。
美國的農業地緣環境特點是平原占大部分,是搞所謂大農戶和龍頭企業的最理想之地。可是,官方統計說明,美國的“小農戶”擁有一半全國耕田、“大農戶”擁有的耕田數量遠不如小農經濟;每戶擁有耕田180英畝的小農占農戶總數的68.65%左右。就是說,從農戶農田規模的角度看,美國現代化農業的主角是“小農經濟”而不是“大農經濟”。
美國官方非常關注農戶擁有農田數量的狀態,特別注意為中小型家庭農戶能擁有足夠數量的耕田而提供各種保障。美國官方那么做的主要理由是:維護國土安全,防治國土農田被少數人、被工業企業或房地產商的金融資本所滲透或壟斷。就農業而言,美國的國家管理是嚴控“龍頭企業”的出現的,您說美國當局嚴限農業方面出現“龍頭企業”、也不算過分。
三:從官方扶助對象看“小農經濟”是美國農業的主角。
美國官方財政資助狀況,也能說明“小農經濟”是美國農業的主要角色。譬如,美國官方文獻說,在美國所有農戶當中,大約90%為家庭農戶,是美國官方資助扶持的主要對象,如下統計圖表:
該統計說明,美國官方資助對象的87%以上為家庭小農,大型農戶和非家庭農戶的對象合計不到5%。
就絕對數值來說,美國官方對農戶的資助布局是:
美國官方為農戶提供的聯邦直接資助(2009):
共計:124億美元。
家庭農戶:100億美元,約占總數的80.65%;
非家庭農戶:6億美元,約占總數的4.84%;
非作業農戶:18億美元,約占總數的14.52%。
來源:同上。
很明顯,從絕對數字角度看,小農經濟、特別是家庭小農,是美國官方資助的主要對象。
四:美國當局把“小農經濟”作為主要扶持對象的理由。
據美國農業部2012年02月發布的調查報告稱,過去十年左右,美國農業出現了作業農田逐漸向“大農”集中的現象,而那些“大農”往往是化工農藥的“大用戶”。如此發展下去,那就不但在國土安全方面帶來了新的隱患,且在生態安全和食品安全方面也會增加安全威脅,同時,也會嚴重威脅“小農經濟”的幸存發展。
于是,美國國會提出了“農業改革、食品安全和就業安全”的法案,其中措施有:停止對“大農戶”的官方資助,譬如,停止對年產值或銷售額為75萬美元以上的農戶的官方資助;增加對“小農經濟”、特別是增加對天然有機生態農業及其小農戶的官方資助;與此同時,增加對農村地區的公共設施及管理的投入資助,保障那里的清潔水源、土質良好和自然野生狀態完好,減輕或減免“小農經濟”在那些方面的投入或支出。
美國當局之所以那樣做,是有多方面理由的,主要是:
[1] “小農經濟”的幸存發展,不但對維護國土農田安全有重要意義,且對保障就業機會和社會平安也有重要意義。
譬如,美國農業部文獻說:在美國所有就業人口中,每12人里就有一個人的工作是農業勞動或跟農業直接相關,而“小農經濟”的農業勞力數量(包括自有和雇用的勞力)為總數的80%左右;從1991年到2011年,中小型農戶的年均家庭收入達到約為8.09萬美元、高于所有行業的年均家庭收入。
很明顯,保護“小農經濟”意味著保護和提高全國的“中產階級”及其消費能力和生活水平;那些人口占全國人口絕大部分,他們的生活消費是保障美國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他們的滿意程度是美國社會狀態是否良好的重要指標。把“小農經濟”作為主要資助扶持的對象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2] 國家的職責是“扶弱濟貧”、而不是“強強聯合”。
相對來說,“小農經濟”的金融資本力量遠不如大農、工業或房地產商的金融力量;若有不安發生(譬如自然災害等極端例子),“小農經濟”的業務或他們的土地就很容易被工商金融資本所兼并或被吞噬。因此,要保障“小農經濟”幸存發展,就必須給予足夠的和非工商界的(即聯邦官方的)金融資本支持、使“小農經濟”的金融資本力量能大體抗衡大農、工業或房地產的金融力量。
農業生產周期遠比工業生產周期長、更比金融業務周期要長得多。因此,在保持競爭力和新技術開發方面,農業方面的風險最大、是“小農經濟”所難以依靠自身力量來應付的風險。不言而喻,要保障“小農經濟”的競爭力,就必須提供足夠的新技術開發及其風險管理方面的資助。美國的“小農經濟”之所以能在全球市場保持強壯的競爭力,那跟美國聯邦資助是密切相關的。
從反證角度說,大型農戶有足夠的資本力量,不需要官方資助。或者說,官方資助大型農戶(按照中國官員的話說,扶持“大農業”的“龍頭企業”),等于是搞“強強聯合”和拋棄弱勢經濟、是為極少數人的利益而犧牲絕大多數人的利益。正因為如此考慮,美國官方資助政策不搞“強強聯合”、對大型農戶的資助極少,而是把資助重點放到需要資助的“小農經濟”。
五:歐盟國家與美國的農業狀態是大同小異:“小農經濟”。
根據歐盟總部于 2012年年底頒布的統計看,在歐盟國家、特別是相對發達的國家,也是“小農經濟”擁有大部農田和勞力、也是國家扶持發展的主要對象。譬如,歐盟統計說:在該區域,共有大約1400萬個農戶,其中1000萬為家庭農戶的“小農經濟”,那其中有600萬為“微型農戶”(擁有作業農田為每戶一公頃或更少)。那些“小農經濟”不但意味著相當大部分的就業機會所在,且還是大約3000萬人口的安家居住之所在。
這里是歐盟總部頒布的相關數據:
據歐盟文獻和媒體報道,過去十來年,歐盟國家也發生了作業農田逐漸向“大農戶”集中的現象,引起當局的警覺。2008年及后來,歐盟國家通過和實行農業改革政策,強化和增加對“小農經濟”的官方資助,停止對“大農戶”的官方資助。
歐盟相關負責人回答新聞媒體的時候說:農業幸存發展最依賴的是天然地力、地理條件和自然氣候;從這些方面考慮,強化對“小農經濟”的資助扶持是落實長期持續發展、保障糧食供應和食品安全、以及維護生態安全的政策的最佳方案;需要避免或需要控制的是“大農戶”經營所經常表現出來的行為模式:人為地改變天然狀態和天然條件(即試圖違背自然規律)。
英國BBC-等媒體述評說,在歐洲特別是西歐,轉向以“小農經濟”為主的農業發展的改革主張,在 1960年代和1970年代就提出來了,如今終于開始得以實現。美國華爾街報等媒體的述評說,由西歐發達國家開始和美國緊跟的強化“小農經濟”的政策,不但對西方國家且對全球的農業經濟和國民經濟的未來發展都有非常重大的影響,是全球范圍的歷史性的轉變。
六:天然有機生態農業及其主要經營者“小農經濟”正在成為全球發展的主流。
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和新興發達地區,天然有機食品不但越來越受到社會崇尚,且是否享有充足的天然有機食品已經成為民眾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高低的標志。在美國,奧巴馬總統一家甚至以身作則、鼓勵全國民眾食用天然有機食品和避免轉基因化工食品。就天然有機食品而言,其主要來源是天然有機生態農業,而那種農業的主要經營者就是“小農經濟”及其符合自然規律的“精耕細作”。
大約一年前,美國與歐盟國家簽定了市值500億美元的天然有機食品合作戰略協約,以此保障雙方的食品市場有充足的天然有機食品供應;不必多說,那協約的戰略作用之一、就是為雙方的“小農經濟”的幸存發展而提供國際貿易條件和國際市場機會。
歐盟國家開始以強化“小農經濟”為主要內容的農業改革之后,對外政策也開始變化,譬如,他們對非洲等發展中國家地區的農業援助,不再大搞“大農業”和“大農戶”及其“化工農業”項目,而是開始強化對當地“小農經濟”和“天然有機生態農業”的支援。
面對歐洲的農業改革的挑戰,美國方面也開始有所覺醒,也開始關注對非洲當地的“小農經濟”的援助政策調整。此外,多數非洲國家對轉基因化工農業表示了明確的反對或抵制的立場,也迫使美國開始反省過去的“大農業”和“大農戶”的外援政策。一個明顯例子,就是美國農業部2012年調查報告提出了從本國開始做官方資助向大力扶助“小農經濟”和天然有機生態農業傾斜的政策調整。
前陣子,聯合國糧農組織為全體成員國頒發了“讓農業回歸自然”和發展“小農經濟”的政策主張的文件。很清楚,那是為全球范圍的天然有機生態農業及其經營主角“小農經濟”的幸存發展、為全球范圍的天然有機食品供應、為全球范圍的就業機會和國家社會平安而提供國際社會官方政策的保障。
七:西方力挺“小農經濟”的歷史背景。
本人認為,“小農經濟”正在成為全球發展主流,那不是西方18世紀“重農主義”的復活,而是農業發展的歷史性轉折或新起點。
以化工和金融為主要內容的所謂“農業現代化”,發展了三百來年,其主要成就之一是迫使大量“小農經濟”崩潰、刺激了“城鎮化”和“大農業”的膨脹,使城市金融資本界的金錢權勢迅猛提高。然而,到20世紀后期,那種“現代化農業”發展到頭,其突出表現就是化工農藥公司搞的轉基因種子的商業化促使農業領域發生了人類服從機器的嚴重異化,是極少數商人可以通過私有產權來控制全國農業和糧食供應、甚至可以影響或左右國家決策的危險傾向;尤其重要的是,那種“現代化” 迫使人類異化而成為科技和機器的俘虜,同時,還給人類生存的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的危害風險。
強化“小農經濟”,是“后現代化”是對“現代化”的反省,是試圖讓人回歸本位,譬如是讓科技和機器為人類服務、而不是讓人類為科技和機器服務;是使農業從違背自然規律的“化工農業”轉為“讓農業回歸自然”,是保護人類所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還有,那也是為了避免極少數人能控制農業和糧食供應、甚至影響或左右國家決策的嚴重政治危險或危機發生。簡言之,強化“小農經濟”發展不是否定歷史,而是在即將成為過去的歷史發展的基礎上、翻開新的一頁。
八:中國搞“大農業”是有沉痛的歷史教訓的。
就對比看,美國的“小農”耕田規模比中國的“小農”耕田規模大得多、甚至跟中國一些地方的“大農”幾乎不相上下。美國的“大農業”自然條件比中國的要強盛得多,卻是國家力挺“小農經濟”;而中國的“大農業”自然條件并不好,卻要搞通過國家手段的“城鎮化”而搞“大農業”。其實,在中國社會發生的“城鎮化”和 “大農業”做法并不新鮮。可說頗多,只說說閱讀中共發表的黨史資料的見聞。那些資料說:
20世紀20年代后期到40年代中期,國共兩黨都實行“小農經濟”;新文化運動為中國農村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或現代化“小農經濟”的發展思路。那種農業發展方式,支持中國打敗了日本侵略、且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
1950到1953年,新中國實行國家支持的“小農經濟”,在數千年歷史上、首次實現了全國范圍的“耕者有其田”。其結果,不但使新中國能成功地實現了大規模內戰之后的經濟恢復,且還支持新中國成功地應對了朝鮮戰爭的糧食需要。
1953 年開始,中國開始照搬蘇聯的“農業現代化”和“農業工業化”,主要特征就是搞“合作社”、接著搞“公社”的“大農業”,對農民實行土地全面剝奪,歷史上首次實現的全國“耕者有其田”只幸存了三年。緊接著的是,1958年搞“大躍進”,什么都是要“大”;那種思想,至今還存在,“大農業”就是個例子。隨著大躍進,出現了“畝產萬斤”的虛假政績吹牛風。那結果,使中國農業難以應對在歷史上并非最大的自然災害,使全國出現了嚴重的糧食危機(即經歷者們經常提到的 “困難時期”)。
1960年代初期,實行“經濟調整”。盡管全國各地還掛著“人民公社”的牌子,但實際經營則是大體恢復了以自然村落為行政單位和以家庭農戶為主要內容的“小農經濟”。結果,中國不但戰勝了嚴重的糧食危機及其帶來的各種困難、且還大體實現了糧食自給自足;再加上“兩彈一星” 成功,做到了“糧食自給定民安,兩彈一星定國安”,新中國的國際地位提高得到了根本性的戰略轉變。
到底什么是“農業現代化”?國家應該扶持“大農業”還是扶持“小農經濟”?前述的西方的數百年經歷教訓,更還有中共自己的幾十年黨史教訓,應該是都已經給出了歷史答案。
參考閱讀:
來自“小農經濟”的挑戰。2013-1-28 10:26:51。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82965569_h.html 。
城鎮化的數字游戲。2012-12-21 12:33。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82139809_d.html 。
中國耕地紅線該提到25億畝。2008-12-29 11:42。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27574834_a.html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