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大報,黨報。今天發出第五個求證:“境外個別媒體揣測中國糧食安全“紅線”松動,記者調查——我們的飯碗端在自己手上(求證·探尋喧嘩背后的真相)”,署名記者3位:杜海濤史鵬飛成慧。
“求證”不編號了,好像暗示系列要收尾了。這回的喧嘩來自“境外個別媒體”;真相呢?像前四個真相一樣,還是假的。
一、糧食安全“紅線”松動了嗎?【回應】糧食既有進口也有出口,今年主要糧食自給率仍穩定在95%以上
這個提攜全文的第一題目,措辭就很怪:紅線松動,指什么?是指下調糧食安全水準,從自給率95%,降到90%或者更低了?還是指95%沒保住、掉到紅線以下了?通觀全文,答案既是1,也是2.
中國第一大報,討論天下第一大問題,題目如此之怪、內容如此含糊,題目和內容有大量“不交集”,那記者的飯碗是誰給的?中國第一大報,在天下第一大問題上,竟會借助一位助理研究員魏亮的兩張嘴皮,來玩偷換主題和偷換概念。中國進口大豆2012年估計超過了5600萬噸,達6000萬噸,已相當于全部國內生產的農產品10%以上了,還什么“我國糧食自給率維持在90%以上,谷物自給率維持在95%以上”;第一個“90%以上”現在還有嗎?加上第二個不真實的95%,魏亮玩了一個用“谷物”自給的感念,替換“糧食”自給概念的游戲,他膽子很大!
把大豆當作非糧食的油料作物,把大豆從糧食的概念中“切割”出去,該有多么愚蠢,十二年前,死乞白賴要加入WTO那時候,中國有關人士、有關部門,就曾這樣自欺欺人地自慰:沒有放棄“糧食”嚒,只放了大豆,不要緊的,就這樣輕率地打開了中國農產品大門,然后呢,就一路下坡一敗涂地了。
到了今天,第一大報討終于來論糧食供給安全了,3個記者不夠用,匪夷所思搞來一個助理研究員,出面給“切割大豆”頒發合法證章來了!我該如何理解呢:是誰允許一個助理研究員在人民日報上這樣說話?第一題,答案768個字:不存在風險。第一大報,你們也搞這么低級的自欺欺人?切割大豆的那種愚蠢正在把我國農業推向完敗之路,你們還想跟著蠢?究竟要蠢到哪一天?
共有5位專家一位匿名4位署名出來站臺。我不得不說:我學會“聽話聽音”了,如果你們說不存在風險,那就是說,風險一定是很大了,離預警狀態恐怕是不遠了。
引用:【將我國糧食自給率維持在90%以上,谷物自給率維持在95%以上,主要糧食產品基本自給仍是必要的。當前我國糧食自給程度仍符合以上指標,不存在風險?!?/span>
第二個問題:進口增加是糧食不夠吃了嗎?【回應】不是為了滿足口糧需求,而是工業、飼料用糧等多樣化消費需求;還與國際市場糧價走低有關。
本節中提到,釀酒和飼養動物消耗很多糧食,這是通例或者常識,就像“簡稱條例”一樣,放在這里占版面,更像是一個回避問題的手法;“國際糧價走低”,是一個明目張膽的謊言,緊接著在下面的陳述中,這個謊言被3位記者3位專家自己撕扯得稀巴爛。還是助理研究員魏亮初生牛犢不怕虎,敢說話:“二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以糧食為代表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起大落。為避險,我國部分糧食企業進行了一定的國際采購。而在國際市場上,又以中國購糧作為炒作、煽動價格上漲的理由。于是形成了越買越漲、越漲越買,最終進口了不少糧食的局面”。
我又無語了。價格到底是低了,還是高了?中國買糧食,到底是買便宜了,還是買貴了?3位記者3位專家,你們的飯碗是誰給的?是不是必須拿普通人當傻瓜,才能當專家?
三、如何進一步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回應】需要利用國際市場,但保持適度規模;關鍵是要進一步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瞧瞧人民日報自己說的話:“雖然目前糧食自給率依然保持在95%以上,但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糧食供應問題是重中之重,必須未雨綢繆。”
其實并沒有人要抽你,你咋就一抽二抽、自抽不停手呢?中國糧食自給率“依然保持在95%以上”?上面不是剛剛說明白,連90%都沒有了嗎?單說谷物的95%?連這都難說了?。≈袊@樣的第一人口大國,在糧食上出問題只要有0.1%,世界市場都會動蕩的,5%那么大的一塊,怎么能輕描淡寫地就玩沒了呢?知道中國的5%是個什么分量的事件嗎?3位記者,你們的飯碗里可還有稀粥?
“如何進一步保障我國糧食安全”,這么大的問題,546個字講完。還是魏亮這頭牛犢敢開牙,他給我們開了一付4味藥的方子:
1.將外資控制的糧食產、購、配、銷限制在政府能夠調控、管理的范圍內。
2.積極審慎發展農業科技,加強糧食價格的監測預警,防范國際價格大幅震蕩傳導引致我國糧價起伏甚至輸入型通脹的產生。
3.糧食安全說到底是要提高產量。這就需要產、儲、銷密切配合,尤其是要保障農民生產、自儲、代儲和銷售的積極性。
4.加強對國際糧食安全的監管權,中國一定要自主。
我告訴你魏亮,不管你是哪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的,胡說八道也得有邊,不能上不著天下不著地!
1. “外資控制的糧食產供銷”,你想限制在中國政府能調控的范圍內,你是做夢。你說的外資,別當我們不知道,不就是四大糧商ABCD么,個個富可敵國,全球60億人口80%的糧食市場在它們手里;四家一拉手,中國政府還想限制、還想調控?你有何德何能,敢說你知道怎么限制怎么調控?跨國公司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其前身可參考現代歷史上的東印度公司,今天它要誰死誰就活不成,你卻要調控人家,你還要給人家劃出一個接受管理的范圍,你是怎么想出來的?
2. 加強糧食價格的監測預警。什么叫加強?怎么預警?農業科技放在這兒,它和加強糧食價格的檢測預警,是一回事嗎?你自己不是說,中國今年在國際市場上遭坑蒙拐騙,“在國際市場上,又以中國購糧作為炒作、煽動價格上漲的理由”,“越買越漲、越漲越買,最終進口了不少糧食的局面”,這不就是“輸入型通脹”的通道嗎?你是不是要說,中國越買越漲、越漲越買的事,不能干了?這樣說才像話,知道嗎?
3. “糧食安全說到底是要提高產量”,50%和主題有交集了,為此僅僅需要“產、儲、銷密切配合”?這是誰跟誰、哪兒和哪兒?保障農民的積極性,3個積極性,生產積極性、自儲積極性、代儲和銷售的積極性,它們是一回事嗎?一扯到積極性,就是一個事?我又要無語了。農民不愿意種地是普遍現象,為什么呢?怎么去“保障”?這事你說不了,那你就別“開牙”;“農民銷售的積極性”,是個什么事?改革開放之初就有多人正確地提出,讓農民參與到農產品流通中來,是農村改革的十字路口;可是農民在這十字路口一站就是30多年,再拖拖就半個世紀了,死活也走不過去——你有什么高招來“保障”農民走過這個十字路口、獲得銷售的積極性?財富分配通過流通實現,這是最肥的聚寶盆,除非農民能組織起來、能形成抗衡流通壟斷利益集團的強大實力,否則是永遠也不要想“染指”流通的;上嘴皮擦擦下嘴皮,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4. 魏亮的第四味藥更離譜:“加強對國際糧食安全的監管權,中國一定要自主”。國際糧食安全是什么?也許是人人有飯吃?這事是個監管的事嗎?中國連自己的糧食安全都顫顫巍巍的了,你一跳半天高,要監管國際糧食安全?還有一個監管權?我怎么就從來沒聽說中國對國際糧食安全有什么監管權呢?不是跨國公司在管市場管銷售嗎?市場不是全球化了嗎?“中國一定要自主”,在自己的糧食安全上,中國當然、必須也只能自主,但你不是在說國際糧食安全監管權的自主嗎,魏亮助理研究員?
這是一個糟糕透頂的“求證”,問題當然不是魏亮一個人的,管報道的還有3位人民日報記者,管版面的還有人民日報編輯,你們背后還有上級。把個重大問題的“求證”搞成這樣,實在太丟人了吧。一個比人民日報小一大半的報紙,也不能把吃飯這第一大問題討論得這樣差勁。我是真的無語了。
中國農業自給率,實實在在地說,已經不足90%。在危險面前,縮頭沒有用。問題不解決,就會積累、系統狀態會越來越糟糕,而任何一個系統,都不可能無限度地承受內部矛盾不斷累積的壓力。
干農業,不能偷懶。水肥土種密保管工,一個也不能少。一味地投機取巧,早晚會遭報應的。
此求證系列從轉基因開始,終結的時候,轉基因莫名其妙地縮頭了。人民日報始終沒有敢像李家洋那樣瘋狂,說轉基因技術是中國農業的唯一道路、轉基因主糧的事必須干,是吧?策劃的初衷改變了嗎?只有你們自己知道。
中國糧食安全的問題太大了,你們這樣搞系列,搞的再長也難以說清,但是再難的問題也有歸宿點,你們還是先想想這里:你們自己的飯碗,在誰的手上?
回到系列題目:喧嘩背后的真相,你們的意思是:批評主流、反對轉基因農業技術這所謂“國策”,就叫“喧嘩”。喧嘩這個詞兒,不是中性的,人民日報。我們大家都懂的。其實呢,真相也不是你說真相就能真相的。在你劃定的“喧嘩”范圍里,你一點真相也沒有“找到”。
本人堅持一個立場:堅決徹底反對轉基因技術用在任何農作物上。
本人堅持一個判斷:轉基因污染已經在中國東南西北泛濫了,真正的罪魁禍首躲在舞臺帷幕背后,大家心里都明白的。這是一個國際事件。
本人堅持一個基本觀點:如果從農業可持續和為了全人類安全的立場出發,那么轉基因技術是根本錯誤的。僅僅當從壟斷的利益集團的立場出發,才能看到“發展轉基因”的好處和理由:賺大錢,永遠壟斷全部農作物種子。什么新科學、高技術,那不過是一條破爛的成人尿褲。包括中國的那些迫不及待要開發中國農民“大金礦”的種子公司巨頭在內,轉基因這條路線,真的是走錯了。
本人堅定不移地相信,轉基因農業技術的錯誤路線,數年后一定會被全世界放棄。錯誤的代價、糾錯的成本,我很想請人民日報“未雨綢繆”,和我一起來預計一下:做下一個“真相專輯”,我為你們提出了一個備選題目。
本人清清楚楚地知道,利益集團仇恨我們,仇恨的程度,早已不能用語言來表達。我們在一起反轉的人,都不害怕,因為我們都知道,“要奮斗就會有犧牲”。
人民日報,要聞四版,請再發一封電郵來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