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對伊朗的制裁措施,深刻地影響了國際航運市場。據悉,國內各大保險公司和中國船東互保協會拒絕承保從事進口伊朗原油運輸的船舶,我國的遠洋油輪紛紛放棄伊朗業務。我國的能源安全狀況堪憂。
主權擔保并非中國首創,同是伊朗石油進口大國的日本和印度已開展了此項業務。
主權擔保,涉及到多個政府部門和相關行業。進行具體制度設計時,應考慮由國務院牽頭,邀請外交部、發改委、財政部、人民銀行、交通部、商務部、保監會、銀監會、能源局、航運公司、石油公司、保險公司和互保協會參與。
為迫使伊朗在核問題談判上讓步,自去年年底以來,歐美推出了一系列新的制裁措施。這些措施,深刻地影響了國際航運市場。據悉,國內各大保險公司和中國船東互保協會拒絕承保從事進口伊朗原油運輸的船舶,我國的遠洋油輪紛紛放棄伊朗業務,我國的能源安全狀況堪憂。綜合考察目前情況,為保證我國石油進口的正常進行,我國政府可以為進口伊朗石油的我國油輪提供主權擔保。
歐美的制裁對伊朗石油外運招招致命
概括起來,歐美的制裁措施主要涵蓋以下內容:
其一,自7月1日起,歐盟全面禁止其成員國從伊朗進口石油,歐盟成員國的保險公司將不能為伊朗的石油運輸業務提供第三方責任保險和環境責任保險。
其二,按照歐盟委員會決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 IFT)將終止被歐盟制裁的伊朗銀行通過其網上交易系統實施跨境匯兌。
其三,美國政府出臺法案,規定船舶在靠泊美國港口前,其所有人、承租人、經營者或船長需證明在此前的180天內該船舶未曾進入伊朗、朝鮮和敘利亞的任何港口。
其四,8月1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相關法律,規定對任何向伊朗出售、出租或提供油輪以及為伊朗國家油輪公司提供保險業務的公司和個人實施制裁。
歐美的制裁措施可謂是招招致命。
第一,目前世界各國運營油輪的約90%都是由國際保賠協會(P& I CLU B)集團承保。沒有了保險和再保險的支持,油輪無法出航。其原因,一是基于風險過大的考慮;二是在不能出示保險和再保險證明的情形下,絕大多數港口都不會允許油輪掛靠。
第二,SWIFT系統在國際金融服務市場占有壟斷地位,各國主要銀行均已加入SW IFT;石油基本上都是用美元計價,沒有SW IFT系統的支持,貿易很難進行。在發生溢油事故時,賠償也非常困難。
第三,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市場、第一貿易大國,其港口也就自然成為全球各主要貨運公司無法避免的靠泊地。美國海軍控制著全球16條主要海上通道,世界各主要油運公司旗下油輪的動向均在其掌控之中。作為一個全球性行業,航運企業無法選擇伊朗、放棄美國。
第四,目前,伊朗尚可依賴本國的油輪向外出口原油。但是,伊朗缺乏制造油輪的能力,禁止向伊朗出售、出租或提供油輪,則從根本上限制了伊朗出口能力的提升。
隨著時間的推移,制裁的效果逐漸顯現。根據海外媒體的報道,自美國6月28日對伊實施新一輪金融制裁、歐盟7月1日實施石油禁運以來,伊朗的石油出口已經下降了近50%。
針對歐美的制裁,伊朗推出了一系列應對措施。除更換貿易結算貨幣、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揚言狀告歐美單邊行為外,7月29日,伊朗一名高級官員透露,伊朗準備為所有外國船只和油輪提供保險,以回擊歐盟制裁,并希望藉此打破歐盟在船舶保險行業的壟斷地位。
制裁對我國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很不利
《中國國土資源公報(2011)》顯示,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高達56%以上。2011年,中國原油進口量達到2.54億噸,其中來自伊朗的就達到2776萬噸,占進口總量10%以上。對中國而言,減少從伊朗進口原油,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
第一,中國無法找到填補伊朗石油缺口的可靠來源。理論上,中國可以從沙特、西非、俄羅斯等地增加原油進口,盡可能彌補伊朗原油的缺口。但是,這種增量的獲得是有代價的,中國必須為之付出“風險溢價”。
第二,中國的石油安全更加難以保障,“國油國運”戰略無法實施。經過十年的政策扶持,中遠集團、中海集團、招商局集團及長航油運的遠洋運輸能力均有大幅增長。然而,我國石油消費量的增長更為迅速,80%原油進口依賴外輪運輸的局面并未改善。如果外輪不愿意再靠泊伊朗,而中國的油輪又不能靠泊伊朗,中國就只能降低從伊朗的進口量。當然,中國可以選擇雇用伊朗的油輪繼續進口石油。但是,有關資料顯示,伊朗國家油輪公司(N IT C)所擁有的25艘超級油輪中,約3/4已用做剩余產量的海上儲存工具,而小型船并不適合于長距離運輸。
第三,中國或將成為制裁伊朗最大的受害國。通過制裁,歐美將進一步控制石油的價格,進而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石油價格上漲,歐美將獲得雙重好處:其一,世界上絕大多數油田和石油公司的股權掌握在歐美手中,油價上漲,利潤增加;其二,歐美正處于發展替代能源、清潔能源的關鍵時期,油價上漲,發展新能源將有利可圖。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兩頭在外”的發展模式難以從根本上得到改變。隨著中國原材料來源國的一一淪陷,中國的發展成本將越來越高。
為油輪提供主權擔保是目前唯一具有可操作性的選擇
在歐美不放松對伊朗制裁的背景下,中國有四種選擇:第一,尊重歐美的決定,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第二,繼續進口石油,但采用CIF價格,即由伊朗負責安排運輸、保險事宜。第三,使用本國老舊船舶,專線、冒險從事進口伊朗石油運輸。第四,為進口伊朗石油的本國油輪提供主權擔保。
第一種選擇,中國不會獲得多少實質性利益。就意識形態與國際格局而言,中國與歐美之間的分歧無法消除,歐美一直視中國為其競爭對手和最大的威脅。歐美不會因為中國的支持而改變態度,其遏制中國崛起的政策更不會改變。
第二種選擇,雇用伊朗油輪運輸石油并不可靠。由于制裁,進口國只能選擇伊朗石油公司運輸,其后果可能有三:其一,伊朗石油公司運力有限,無法滿足中國的需求;其二,由于伊朗油輪奇貨可居,運費可能會大幅上升,增加了進口的成本;其三,由于金融制裁,一旦發生溢油事故,索賠將成問題。
第三種選擇,由于保險公司、保賠協會不愿承保,一旦發生事故,對航運企業而言是滅頂之災,民事賠償、環境索賠更是無從談起。此外,根據現有法規,在不能出示保險證明或財務擔保的情形下,船舶能否進港也尚存疑問。
第四種選擇,這是目前唯一具有可操作性的選擇。主權擔保并非中國首創,同是伊朗石油進口大國的日本和印度已開展了此項業務。6月20日,日本國會批準政府為從事進口伊朗石油的船舶提供保險擔保。7月20日,日本政府宣布,已與其國內兩家海運公司簽訂協議,為兩艘超大型油輪提供保險支持,第一批由日本本國承保的油輪已經開始從伊朗啟運石油。印度航運公司也于近日表態,通過一項得到國家支持的計劃,運送伊朗原油的油輪每次航行可以得到大約1億美元的保險。
設計一個政府牽頭的主權擔保方式
推出主權擔保,可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政府牽頭,多方參與,利益均享,責任共擔。主權擔保,涉及到多個政府部門和相關行業。進行具體制度設計時,應考慮由國務院牽頭,邀請外交部、發改委、財政部、人民銀行、交通部、商務部、保監會、銀監會、能源局、航運公司、石油公司、保險公司和互保協會參與。
第二,主權擔保的目的,是替代由于制裁而不能從美歐獲得的航運保險、再保險和保賠保險。具體操作辦法可參考日本的主權擔保制度。超出商業承保范圍的再保險和800萬美元以上的保賠保險,由政府提供主權擔保。主權擔保的總額暫時設定為76億美元(與日本相同)。這種安排,既可以保證我國進口石油的正常進行,又不至于過分刺激歐美,增加對抗。
第三,主權擔保,應嚴格限于本國船舶,限制船舶數量,這些船舶運輸伊朗原油的目的地僅限于中國。為了將可能遭受的美歐制裁的風險降至最小,我國應考慮組建獨立的油輪公司,專線從事伊朗油運。
第四,明確主權擔保的退出機制。一旦船舶可以通過正常的商業途徑獲得再保險和保賠保險,主權擔保機制將自動終止。
推出主權擔保可能后果的考量
第一,中國與歐美之間的摩擦可能會增多,但尚不至于引起全面對抗。伴隨著西方經濟的持續低迷與失業率的高啟,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作為“替罪羊”的中國與歐美之間的矛盾,不會因為中國單方面的讓步而減少。最壞的結果,就是美歐再對伊朗實施武裝禁運。但如此一來,國際油價飆升,不利于歐盟與美國經濟的復蘇。
第二,可能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從而使禁令成為一紙空文。實際上,歐盟成員國在伊朗問題上并非鐵板一塊。例如英國,出于保險利益的考慮,一直在游說歐盟對航運保險、再保險和保賠保險行業進行豁免。此外,另外兩個伊朗石油進口大國韓國和印度,也正在考慮恢復從伊朗進口石油。
第三,主權擔保可能只是備而不用的工具。中國推出主權擔保計劃,將對國際油價及運費產生一定的打壓作用,從而減少中國進口的成本。若能藉此打破歐盟的保險禁令,主權擔保或許就根本不需要使用。
(《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506期,摘自2012年11月14日《經濟參考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