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如下
還有NPR的報道,要短一些
上部鏈接出處
下部鏈接出處
文章很長,但很難得的沒提到意識形態的東西,一切就事論事。作者想探尋美國制造業的現狀。背景是美國制造業產值其實一直在增長(雖然沒有中國那么快,現在美國制造業產值已經和中國差不多了),但雇傭的人近十年少了1/3,大約是600萬人,把過去70年的雇傭人數的增長都給抵消了。
作者去了一家美國的汽車配件工廠采訪,這個工廠位于的區域本來是傳統的紡織工業區,現在紡織業全消失了,去了中國墨西哥等國家。在工廠里作者認識個27歲開數控機床的男工人,他是該工廠的精英人員,因為生產的東西是發動機噴油器,要精確到微米,全靠他們用數控機床生產。為啥這工作沒跑到中國去,因為他們可以迅速的調節機床生產小批量特別定制的產品,然后以極短時間交貨,而在中國生產的只能是大批量而且不需馬上交貨的產品。這哥們家境不錯,學開機床就花了兩年,全靠家里資助,這兩年時間主要學理論:代數三角微積分,最重要的是學會了編程和空間想象力。
作者還認識個22歲的美女工人,干的活是組裝工序,其實就是把東西放到機器上按開關,2個小時培訓足夠。工資每小時13美元,按一周40小時計算,她的工資一年不到3萬美元(那位開數控機床的哥們工資比她高50%)。她的工作為啥能存在呢,第一是因為對產品精度要求特別高,所以生產出來必須馬上組裝,所以這道工序不能挪到中國去。第二,她的工作雖然可以用機械手代替,但機械手價格是10萬美元,工廠對買設備的要求是兩年回本,10萬美元價格夠給她發3-4年的工資,所以不劃算。但是如果機械手的價格下降,或者公司的活兒變多(機器可以連軸轉,人卻不能),那么她的工作就保不住了。這位美女也清楚的意識到這一點,她想去學開數控機床,但是,她是個單身媽媽,下班就得去幼兒園接孩子,根本沒時間。她的一生看起來都被這個孩子毀了--她本來是個優秀學生,打算上大學的,結果高中畢業前一年她認識了壞男孩,懷孕后又被男友拋棄,沒能上大學。雖然她現在工作很努力,也很好學,但是想再上一層樓沒有系統的學習是不行的,她現在連微米是個什么概念都不知道,甚至不知道機床可以靠編程控制。她的工廠過去會給員工提供培訓課程,但現在基本不可能,一方面是因為要培訓的東西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是培訓的時間和成本也太高,擔心把人培訓出來人家就跳槽了。
結尾處,作者總結道,美國制造業并沒有衰退,但制造業就業卻在大量建少,這要歸結于全球化和自動化,帶來的后果就是兩級分化,有技術的人機會越來越多,而低技術的勞動力機會越來越少,這造成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步走錯恐怕就再沒機會了。對于全球化,作者并沒有抱怨中國,他清楚的知道就算把中國這條路給堵上工作仍然會跑到別的發展中國家,而閉關鎖國只能使產業的競爭力下降。對于勞動力的素質跟不上自動化發展的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目前中國人都在談的產業升級問題,作者把問題歸結于美國社會,失敗的教育,少女懷孕,毒品泛濫等等,這些都是美國社會里最難解決的問題。
三個鏈接后面都有不少討論,就不翻譯了,感興趣的可以看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