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益民:綜合商社,試水日本模式!
文章來源:【白益民產業經濟研究所】http://www.baiyimin.com/ 出處:《國有資產管理》
作者:白益民,作者系民間著名產業經濟學家理事 著有《三井帝國在行動》、《瞄準日本財團》等
書籍下載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7b7290100aggn.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7b7290100kgn8.html
自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9.0級史無前例的大地震以來,日本國內余震不斷,而在各個災害之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福島核電站的核泄露事故。隨著近日日本政府將核泄漏事故等級提升至最高的7級,核電站背后的東京電力公司面對日本乃至全世界民眾的責難與索賠,早已不堪重負。日本最近甚至出現了準備拆分東電的傳聞,但實際上這次的拆分并不像大多數人所想象的所謂“破產”,作為日本經濟產業鏈上不可拋棄的一環,東電很可能將會被財團進行業務上的重新梳理,從而改頭換面繼續存在下去。這次的拆分行動將會是日本財團對產業鏈進行的一次的重新梳理,這就是產業升級。
中國企業無法進行產業升級,最大的問題就在于沒有財團的體制幫助企業進行產業鏈的重新梳理,那么什么是財團體制?
日本的企業有一個概念,綜合商社,綜合商社實際上是產業商業和金融的一個結合體。中國的經濟體制基本上是分離的,產業是產業商業是商業。日本之所以能夠有獨立的完整的產業體系,能有持續的競爭力,產業升級能力,就是因為有這樣的商社。
商社的功能叫做產業組織者,中國沒有這樣的組織。中國人平時談的都是企業管理,企業競爭,都從企業的角度出發,然后再去談宏觀經濟,匯率和GDP。一個是微觀,一個是宏觀,但是沒有中觀,商社其實就代表著中觀。中國現在還在處于企業競爭的時代,還沒有人想到真正的競爭實際上是一種產業競爭。如果占領了某個產業在全球的市場,這個產業很自然就能盈利。如果在這個產業中我們被壓在最底層,這個產業中的上下游企業實際上最多只能茍延殘喘。在這種情況下,產業競爭是最主要的問題,日本的綜合商社其實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模式,表面上是一個貿易體,一個大的壟斷性的貿易,卻又跟沃爾瑪不一樣,沃爾瑪是銷售型的大超市,日本關注的更多是產業方面需要的原料、技術以及人才、信息、物流方面的組合。
目前我們中國所缺乏的,就是這樣一種財團的機構,包括中鋁收購問題的發生,都是在即將大跌前的高點買進,這都是被歐美的投行給“忽悠”的。市場上有一本書叫《起訴高盛》,這本書里面談的問題,其實是很觸目驚心的。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當前的中國企業都處在同一個層面,沒有人能站在高處把他們進行整合,而且整合完了之后還能在一個整體的產業鏈上緊密聚合,這種整合跟美國的高盛摩根不同,不是美國投資銀行那種拆分公司,然后包裝一下再賣掉的模式。像日本的財團會把你有秩序的放在這個產業鏈上幾十上百年,經過多年的發展,日本的財團最后就可以梳理全球的產業鏈,三洋最后的拆分就是這樣做的。
明白了問題,也有了解決問題的模式,那么為了解決目前的問題,現在已經到了中國人建立自己的綜合商社的時候了,因為綜合商社就是產業組織者,我把他定義為產業投行,在做貿易的過程中這種綜合商社的管理者會發現很多商機。要知道商人對投資的敏感性要比銀行家強得多。商人是直接跟企業、產業打交道的,而銀行家更多的是看報表,他們并不真正了解商業過程中的一些細節,所以日本的綜合商社其實就相當于美國的投資銀行,引導著日本在海外的擴張與投資。當然日本現在也學了一些美國投行的東西,變得兩手都會玩:既會玩美國投行的那種模式,從金融的角度根據財務報表、資金這種金融的手段進行投資,又能繼續堅持他們一些產業上的傳統模式。日本財團在貿易過程中經常會成立一家子公司,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戰略,其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情報,就是為了得到競爭對手公司的股東席位,股份不用太多,5%、10%就可以。這種股東席位會給財團提供很多的信息,一旦到了產業重組的時候,各大財團就大規模的全過來,一下子整個把產業鏈全部拿下,獲得巨額利潤。
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時候,很多從美國回來的學者占據了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制高點,所以現在中國的經濟模式都是批判日韓的,因為在那次金融危機當中日韓受到了很大的沖擊,但實際上這些沖擊并不是他自身的體制造成的,而是由美國那些對沖基金在泰國對日本進行打擊造成的。為什么美國會選擇在泰國?因為日本當時正在泰國投資,泰國跟日本借債,所以美國在那兒打擊泰國,實際上就是在打擊日本。把日本公司打擊了以后,整個東南亞都受到影響,很多專家看到了這些表面現象,就認為美國的模式是最優秀的。
但中國不是美國,中國的政治制度跟美國完全不一樣,同時文化、理念也都是不一樣的。我們有貨幣發行權嗎?我們占據了全球的資源嗎?沒有,所以我們不能玩兒這套,玩不動。如果按照美國的游戲規則去玩肯定只能虧損,但日本就是堅持他獨有的那套規則、體系和文化,反而美國玩他很難。
這就好比我們中國是圍棋的老祖宗,非要去下歐美的國際象棋,讓下圍棋的選手去下國際象棋,能行嗎?商界同樣如此,我們東方式的文化和國情是用那種圍棋的方式去運作的,但是歐美是用這種搏殺象棋的方式去競爭的,所以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模式。
這里面就關系到了經濟體制的問題,產商結合實際上是符合中國現階段發展的,像日本和韓國,從后進追趕先進的過程中進行產業升級,最后甚至進入到高端的產業鏈,在短時間內就是產商結合形成的。我們為什么不能這樣做呢?其實中國傳統的晉商、徽商很早就懂得這種模式。
徽商、晉商開錢莊,相當于有一個貿易公司,而貿易公司其實就相當于現在的綜合商社,只不過進行了改造。商業、金融都在里面,然后再通過這種活動控制產業,對產業形成宏觀的控制,這是我們中國傳統的商業經濟。其實西方的經濟、商業并不是最先進、最發達的。我們傳統的中國商業文明也是非常發達的,而且靠這種發達的文明,我們在唐宋,包括明朝時期都是全球最厲害的經濟體。
如果要改變目前我們的經濟頹勢,找到正確的方向,必須要改變現有的經濟模式,就是說我們現在用的是美國的模式。現在的理論家、經濟學家都是從美國回來的,我們的大學基本上都是被美國人包圍了,很多教授都是從哈佛商學院畢業的。首先從教育體系里要引進對日本的研究,對東方傳統的,跟中國的商業文明有淵源的研究。
目前而言,可以在大學里面建立東方經濟學系,或者東亞經濟學系,在這里進行東方經濟學人才的培養。我們應該有相關的立法,開辦綜合商社,以前美國也曾經這樣做過,想學習日本模式,但是最后沒有堅持下去。為什么?因為他們的土壤不適合學東方的東西,所以我們需要去立法做綜合商社、財團這套體系,需要向日本模式學習,我們以立法的方式,或者以法律文件的方式要求向這個方向走。現在立法是要禁止金融持股產業,這是最大的問題。要把這個法規改過來,因為產商結合是一種實踐的結論,不是理論造就的。實踐造就出來的東西才是最真的,本身也可以成為一個系統。
如果問日本畢業生首選的公司,一般都是三井,三菱這種綜合商社,但在中國就不是這樣。我們能看出來,財團體制造就了今天日本整體的競爭力。日本財團最終形成從外看是資本主義,從里看是社會主義的一種模式。而且這些大財團之間通過相互持股進行情報共享,產業鏈的分工和協作,他們所形成的長期戰略,可以定5年、10年甚至100年的發展戰略。日本的這種模式,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文章來源:【白益民產業經濟研究所】http://www.baiyimin.com/ 出處:《國有資產管理》
作者:白益民,作者系民間著名產業經濟學家理事 著有《三井帝國在行動》、瞄準日本財團》等
書籍下載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7b7290100aggn.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7b7290100kgn8.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