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林
7月14日,中國商務部在公布今年第二批一般貿易稀土出口配額總計為15738噸的出口數量,比之2010年的同期配額幾乎翻倍,且2011年的稀土出口配額總量已與2010年的情況基本持平。
不過,這份與去年持平的稀土出口配額,仍然引起西方國家的不滿。14日,歐盟除派出談判代表前往中國就稀土出口向中國政府施壓外,其貿易事務發言人約翰•克蘭西表示,中國的上述決定非常令人失望,歐盟將繼續敦促中國方面重新考慮其出口管制政策,以確保歐盟各行各業獲得充分、公平、可預見及非歧視性的稀土及其他原材料供應。
作為稀土進口大國的日本政府也坐不住了。16日,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海江田萬里來到北京,與中國商務部官員會面,其中心議題是重申日方在稀土問題上的立場,希望中方進一步放寬對日本稀土的出口限制。與歐盟國家一樣,日本一直主張中國加大稀土出口,以滿足日本及全球的稀土需求。
不僅如此,歐盟、美國近日還拉上與稀土無關的墨西哥,向世界貿易組織(WTO)起訴中國限制稀土出口,而WTO已向其成員國散發了專家組報告,報告稱中國限制稀土等9種原材料出口不符合WTO規定。WTO的最新裁定,將為美歐在稀土問題上對中國提起申訴鋪平道路。歐盟、美國和日本的行為,是典型的施壓策略。
雖然中國是公認的資源進口國和原料加工國,但是個別資源的儲量非常豐富,澳大利亞、美國和一些中亞、南亞國家以及俄羅斯也擁有相當豐富的稀土資源。中國稀土占世界儲量的36%,俄羅斯占19%、美國占13%,澳大利亞占5%。而中國僅以36%的稀土儲量卻生產出占全球97%,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而俄羅斯、美國和澳大利亞等稀土產量卻是零。
十多年前,美國政府為了保護本土的稀土資源,采取嚴厲和強制措施,由限制稀土出口到最終完全停止出口,即稀土零出口管理,開始封存大量礦山。隨后,美國轉而從國外進口稀土,以滿足國內需求。換句話說,美國占世界稀土儲量的13%卻不開采,一直廉價進口中國稀土。
更為嚴重的是,多年來,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從中國購進的稀土,除了用于生產,還大量囤積在本國倉庫中,以備將來之用。日本從中國進口稀土資源只有1/3用于工業生產,其余的2/3都被作為戰略儲備來封存。同時,美國和日本從中國進口的稀土,相當一部分用于制造精密的制導武器,而我們卻缺乏戰略眼光,一直在廉價出售。
如此看來,中國的稀土產業面對著難以忍受的巨大尷尬:一方面,稀土產業在世界創造了資源儲量、生產量、銷售量、消費量多個“第一”,另一方面,在絕對的市場優勢下,國內稀土卻只賣出了個“土價錢”。我們正在不惜消耗稀有資源,犧性我們以及我們子孫后代的利益,努力為別人做“嫁衣裳”。
為什么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就引起西方國家不滿呢?因為他們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即享受廉價而又無限量進口的機會了。中國并非世界上唯一擁有稀土的國家,卻在過去幾十年承擔了供應世界大多數稀土的角色,結果付出了破壞自身天然環境與消耗自身資源的代價。中國既然用30%的稀土儲量供應了全球90%以上的稀土出口,此時就更該堅守自己的稀土政策底線,不被歐美日利用。
其實,與西方國家限制向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行為相比,中國并沒有做得太過分。這幾年中國稀土出口基本滿足了國際市場的合理需求。中國尋求的不是限制稀土的出口,而是奉行既滿足國際市場對稀土的合理需求,又能保護本國的環境與資源的雙贏戰略。當然,如果西方國家從中國進口稀土不是以滿足需求為主,而是以戰略儲備為主,那么,我們就沒必要填飽他們的胃口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