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巖:棘手的“中國美元”—中美間貨幣困境和戰略機遇(連載一)
(導語)
貨幣和金融制度是現代人類社會最核心的基本制度;它代表著在私有制和市場經濟條件下人類所有活動之最高目的。在有階級和社會分層的現代社會,它更是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所在, 正如美國華爾街人士在金融危機前曾經普遍認為的那樣; 華爾街買賣貨幣和錢財,其他人只不過是買賣鞋子、衣服和汽車!
當下中美之間的美元貨幣制度事實上就完美實現了美國人的理想:美國人制造貨幣,中國人制造產品收取美元,然后大部分美元貨幣又回流到美國資產和金融體系。但無論如何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人其實也獲得很多:現代化的經驗、中國人力資源和其它生產要素的組織、市場化和進步,以及可兌換的國際資本的積累。
包括美元在內的現代貨幣都是法幣;是由貨幣發行人和其國家法律制度決定的債權關系。我們今天的貨幣已經不是真實的貴金屬貨幣,而僅僅是發行人承認后才有效的法律債務,因此中國的外匯國家財富始終受到貨幣發行國的管理,這就是為什么中國現階段已經對美聯儲一系列包括量化寬松在內的貨幣政策十分不滿,但卻沒有任何對策的原因。
因此無論中國有多少外匯儲備,只要這些屬于中國的國家財富是用美國的國家貨幣形式來表現,就等于中國人買的房子戶主的名字卻要落在美國人的頭上。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事情確有可能發生:那就是買房人與受贈人之間有最親密的關系——如父母子女和夫妻關系,而現階段中國和美國之間有這種親密無間的國家間關系嗎?
德國19世紀最杰出的社會學家之一齊美爾在其“貨幣哲學”一書中說:“在貨幣交易中,千萬不要跟兩種人即朋友和敵人打交道。如果跟朋友打交道,貨幣交易的冷漠之客觀性,跟這種關系的個人性會發生幾乎根本無法平息的沖突;如果跟敵人打交道,同樣的條件會為敵意提供廣闊的空間。”
中國不會永遠只造鞋子、或者哪怕是最高級的計算機,卻而任由別的國家制造美元和歐元;但是人民幣要成為與美元和歐元并肩的國際貨幣,在法律上和現實中都無法在短期內實現、而且對中國也有相應的風險,我們應該如何對應這樣的悖論和困局?本期起我們將對中國外匯儲備、人民幣國際化、以及中國國家貨幣制度問題進行討論,敬請關注!
一、大有大的難處:世界第一的中國外匯儲備對中美兩國形成挑戰
根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數據,至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國家外匯儲備總數為30446.74億美元 ; 中國的外匯儲備總數量目前是世界第一的位置,在全球總外匯儲備中占據著三成以上,是全球第二大外匯儲備國家日本的外匯儲備的三倍。中國的外匯儲備仍在持續增長,近年來以每年遞增15-25%的速度在穩步增長。如果按照這個速度正常增長,中國的外匯儲備在2011年年底將到達3萬5千億美元左右,2012年將超過四萬億美元。中國外匯儲備的巨大最明顯地表現在其資本總量已經超過了直接掌管著美元貨幣發行的美聯儲的資本;截止2011年5月15日年美聯儲12區域分行匯總后其總資本為2.8317 億美元 ;也就是說,如果僅僅從資本數量的角度來看,中國外匯管理部門所掌握的美元資本總數已經超過了美聯儲。
如此巨量的中國國家外匯儲備,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經濟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同時也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的社會和政治。而更重要的是中國掌握的巨額外匯儲備主要以美元資產的方式表現,因此巨額的中國外匯儲備成為中美關系核心問題之一。貨幣本身是由數量和性質的雙重結構構成的;因此當貨幣超越一定的數量或處于特定的經濟和政治結構后,就會從數量的關系轉變為性質的關系;也就是說已經不是“錢”的經濟問題而是“財富與國家”的政治問題。
現階段中國國家掌握著的巨額美元外匯儲備,已經事實上構成國際經濟秩序中前所未見的“中國美元”現象;巨額的中國美元外匯儲備給中國帶來了巨大國家利益,但同樣帶來了巨大的困惑。這一點對美元貨幣的另外當事人美國來說,更是如此;由于美國是目前全球體系中最重要的國家,而中國是未來全球體系最大的變量,并且在經濟總量上將超過美國,因此中國掌握著的巨額美元資產儲備將直接影響中美關系。而反過來中美關系也將直接影響這些巨額外匯儲備的功能、走向和安全。
“中國美元”這個專用詞特指由中國政府直接和間接持有、屬于中國的國家外匯儲備,主要投資于美國境內各種美元金融資產而構成的巨額中國國家外匯資產?,F階段如何在全球范圍內,包括在美國境內投資和運用好這筆仍在持續增長、以美元計價的巨額中國國有金融資產,已經成為中國國內政治、中美關系仍至全球戰略關系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巨額“中國美元”資產的出現,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以及中美關系的轉折點,也是將影響世界歷史的一件大事,而這一切都因為2007年開始、至今仍未結束的全球性金融危機而更加引人矚目。事實上正是在至今仍未結束的金融危機期間,中國的國家外匯儲備增加速度已經大大超出了任何傳統國際貨幣和金融的思維所能接受的速度。
“中國美元”問題的復雜性在于它并不僅僅是世界上最大一筆以美元計算的中國對美國的債權,在更大的程度上它更是中美兩國關系中的一個越來越重要的政治和戰略聚焦點;現階段已成為中美關系中重要性僅次于臺灣問題的中國國家核心利益問題。但與臺灣問題上中美兩國戰略常有沖突不同,中美兩國在“中國美元”的問題上有高度一致、但卻以不同的國家利益展現出來的共同目標。
但現行的“中國美元”在最基礎的法律結構上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這個缺陷已經給中國的現行國家外匯和美元儲備制度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和相應的風險,而這個風險的未來發展將決定未來中國的國家貨幣制度選擇;由于美元是美國的主權貨幣、而不是中國也具有管理權的國際貨幣,因此“中國美元”表面上是中國資產,實際上這些資產的價值和命運卻完全取決于美國,這種有巨大的風險的狀態不可能永遠持續!
二、“中國美元”的興起
在人民幣沒有成為可自由兌換的國際貨幣、或中國推出一種全新的、可自由兌換的“中元”貨幣之前,(關于“中元”貨幣問題,請關注下期《中國商貿》將刊出的主題文章),中國的國家外匯儲備本質上代表著中國外向經濟的財富積累、中國的國際支付能力和中國的國際信譽。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條件下,擁有三萬億而且持續增長之“中國美元”外匯儲備的中國經濟,可以當之無愧地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具有投資能力的經濟體。
而我們只要簡單地回顧中國是如何在短短的十多年里就完成了這筆世界第一的巨額外匯儲備的積累,就可以明白中國的改革開放,包括中國為加入全球經濟體系所付出的代價已經得到了完全正面的回報;因此“中國美元”的存在首先是中國經濟實力多年來大幅上升的直接后果,首先是完全正面的現象。中國現行外匯儲備管理中偏向于過量積累外匯的傾向,直接根源在于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當時極度稀缺的外匯儲備無法支撐中國的對外開放,因此中國多年來嚴格執行創匯優先的外匯積累政策。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中國的國家外匯儲備為1.57億美元,之后一直到1978年中國的國家外匯儲備在近30年間始終在1億美元上下波動;中國國家外匯在這些年極低的儲備數字一方面意味著中國國際收支長期平衡,但另一方面是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前長期未加入世界經濟體系的循環。而一旦中國開啟對外經濟合作的大門后,中國低水平的外匯儲備就無法支撐中國的對外經濟開放,因此1980年中國的國家外匯儲備甚至是赤字;當年中國的國家外匯儲備甚至是負12.96億美元。
中國的國家外匯儲備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急劇上升;至1990年中國的國家外匯儲備第一次到達百億美元的大關。而從1990年的百億美元外匯儲備到達千億美元大關,中國用了6年;1996年中國國家外匯儲備第一次到達1050.49億美元的總值。此后中國用了10年的時間使中國國家外匯儲備從千億美元上升到萬億的臺階;這是中國經濟從整體上邁向世界最前列的過程;2006年中國的國家外匯儲備第一次到達萬億美元的高位,這一年中國的外匯儲備為10663.4億美元。而僅僅在近30個月后,中國的外匯儲備就翻了一番;2009年4月,中國的國家外匯儲備為20088.8億美元。然后在23個月后2011年3月,中國國家外匯儲備到達了300446.74億美元。
因此改革開放二十余年后,中國已經成為持有全球最高外匯儲備,并對世界各國真正有價值的資產進行投資和收購的全球資金供應核心源頭。 現階段中國的外匯儲備足以使中國購買世界上任何已知的資源、技術和品牌,前提是如果該項資源、技術和品牌可供收而且價格合理。在中國巨額外匯儲備的推動下,現階段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商業供求力量,對世界經濟的增長的貢獻已經多年位居第一?,F階段任何一種對中國國家力量的衡量和計算方法;都會將中國充裕的外匯儲備視為中國國家戰略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巨額、充沛、仍在持續增長中的中國外匯儲備使中國現階段在國家發展的道路上已經完全解決了外匯資本積累的問題;而迄今為止,外部資本短缺曾是中國發展歷程中最大的外部經濟問題。所有已經發展起來的西方國家或依附于西方體系的國家和地區,其原始早期資本積累,都有或掠奪其它地區人民、或政治上依附霸權國家而換取外部資本積累的歷程。而中國的現代化、包括中國巨額外匯資本的形成,是真正在既沒有對外進行政治和軍事掠奪,也沒有政治上失去中國的獨立地位而依靠國外政治性金融資本的注入,而完全靠中國人民的原始勞動積累而完成的,這是人類經濟歷史上的真正奇跡,是真正的世界歷史上獨一無二的中國的道路!
三、“中國美元”首先是金融資產、但已經成為一種中國的戰略力量
當前國際貨幣和金融市場上還有其它美國以外國家積累下的巨額美元資產,包括歐洲美元、中東石油美元、東南亞國家外貿盈余、俄羅斯新貴富豪財富以及日本的外貿盈余美元。 但所有這些以美元計價的資產盡管不歸屬美國,但卻由于各色持有者與美國有各種緊密聯系,基本上依附于美國的政治、經濟體系。或盡管其持有人與美國處于敵對狀態,卻與美國力量差距懸殊,從而使美國政府能夠從容地對應這些不屬于美國人所擁有的美元資產。
長久以來,從美國流出的巨額美元在變為其他國家的資產后,又通過國際金融體系循環回美國的全球金融體系,因此并沒有形成一個脫離了美國控制能力之外的美元國際金融貨幣現象。美國自身以及巨額美元資產所有國都可以在美國主導下的現有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內各得其所;因此美國始終允許、并事實上通過美元超發、美國對外軍事和經濟援助以及美國貿易赤字,直接支持這些雖然獨立于美國主權但卻在美國控制之下的美元財富的存在。
但是由中國持有、現階段已經位居全球首位而且正在不斷增長的巨額美元資產,本質上與已經出現的其它巨額美元資產不同;除了數量上遠大于傳統的各種美國之外的國際美元儲備資產外,“中國美元”的核心特征是其持有人中國從一開始就是美國完全平等、在政治完全獨立于美國的國家;因此這批掌握在中國國家外匯管理部門以及中國國家金融和投資系統手中的巨額美元外匯資產,其重要性超過了其它相應數量的美元國外資產。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中國相對于美國的政治獨立性,但風險也同樣源于“中國美元”這個最重要特點。
作為獨立主權國家,任何衡量中國現行巨額美元外匯儲備利弊的首要標準,都是中國的國家利益,而中國的國家利益本身就是復雜的綜合體;除了經濟利益之外,我們還必須考慮政治、社會和國家戰略安全利益,而近年來的中國國家外匯政策,明顯地缺乏相應的視角。因此從經濟、貨幣和金融意外的視角來考慮中國國家外匯儲備問題,我們會看到中國國家外匯儲備驚人的增長速度和過程,已經超過了現有的中國外匯管理部門和中國央行對外匯的局部管理權限,事實上中國的外匯儲備成為一個涉及國家最高利益的全局性問題。
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已經不是中國經濟對美元外匯的需求,而是中國天量美元外匯儲備的自身和外部風險,以及這些外匯儲備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包括美國經濟的影響。在這種前提下、當中國因為中美貿易關系、對全球市場開放以及多年的經濟增長而積累下巨額美元資產后,盡管“中國美元”在投資形式和資產構成上與其它的國際美元資產并無根本性的差別,這批由中國所持有的美元儲備資產卻由于它的持有者中國身份的特殊,以及中美關系在目前國際體系中的核心性,因此其代表著的經濟趨勢以及潛在的金融影響力,都大于任何已經存在過的其它巨額美元資產。
“中國美元”現階段最大的風險在于;現階段在國家核心安全領域中國始終與美國有戰略性的矛盾,并且在矛盾激化的過程中始終存在著發生中美戰爭沖突的危險,因此“中國美元”在外部政治和安全風險上有最嚴重的瑕疵。目前的“中國美元”現實在戰略上代表著一種對中美兩國都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的巨大政治風險。
因此“中國美元”已經成為中美兩國關系中的核心問題之一。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事態的持續發展,其脆弱性和不確定還會持續加深,直至中美兩國在更高的政治基礎上形成某種新的政治平衡。而這種新的政治平衡的獲得往往需要中美兩國付出極大的代價;因此在這樣的對峙與平衡獲得的過程中,“中國美元”將成為最脆弱的重大政治抵押品。
四、從貨幣和金融角度看中國持有巨額美元資產的利弊
中國外匯儲備的資產負債結構沒有對外明確公布過,目前屬于國家金融機密;依據來自于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西方金融媒體的報道,以及中國外資引進和外貿收支中各幣種的比例,估計中國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約占70%,日元約為10%,歐元和英鎊和其它約為20%。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目前持有黃金儲備8155噸(2008數據),黃金占其外匯儲備80%,而相比之下中國僅持有黃金1000余噸,僅占中國外匯儲備1.5%左右。非常明顯目前中國國家外匯儲備中美元數額過大,而黃金儲備偏小,結構上仍需調整。
中國外匯儲備結構形成以美元資產為主的局面,主要是因為以下幾方面國際金融歷史和結構上的原因:
一、儲備貨幣選擇的合理性考慮;目前美元是世界上各國主要的儲備貨幣,這個局面的形成與現行國際貨幣和金融體系,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歷史和結構有直接的關系。儲備貨幣發行國的經濟活動要以國內經濟為主,雖然美國占國際貿易的比例很大,但是與美國龐大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遠遠低于日本、德國、瑞士的相應指標,后者三國的主要經濟活動是外向型的,其貨幣價值容易受到國際資本流動的干擾而大幅波動,不利于保值。
二、美元是沒有選擇的選擇;事實上當今國際貨幣制度體系下除美元以外,沒有可以承擔國際儲備貨幣的其它選擇;除美國外,日本、歐洲和瑞士的央行都拒絕其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扮演更重要的作用;而美元是歷史形成的國際支付手段、交易中介、價值儲藏手段,是沒有選擇的狀況下的選擇。
三、中國對外貿易以美國為最大交易國;國際貿易中2/3以美元結算;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無論是出口還是吸收外資,美國都是最重要的國家。尤其美國本身就是中國巨額外匯儲備的直接來源,中國因此順理成章持有美元,所以將對美貿易盈余以美元資產持有是正?,F象。
四、美國貨幣金融市場是唯一可以進行萬億美元資產以上規模投資和配置的全球性金融貨幣市場;美元是最強大的國際貨幣;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批發交易絕大多數以美元交易,各國央行的金融操作也是主要采用美元;各大國的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資產;國際銀團貸款和國際債券市場的絕大多數交易都是美元或美元債券。
五、美元資產具有良好的投資風險和回報的比率關系;中國政府持有美國政府各種期限的債券和國庫券的經濟理由是;在現有全球所有以美元標價和可以自由交易的各類資產中、美國政府債券是無風險、流動性最強,市場容量最大,回報率合理,因此可以進行巨額現金資產配置的唯一交易對象。因此中國外匯管理部門認為除美國政府債券以外,世界上沒有第二種值得“中國美元”這樣的風險規避型國家資產進行投資的目標,除非中國決定執行更有進取性、尤其是有經濟理由之外目標的國家投資戰略。
根據以上各種理由,中國持有巨額的美元是理性和完全符合商業利益的事情,然而約占 70%比例、高達數萬億美元的中國外匯儲備以美國國債和債券形式存在,同樣也有相應的弊端,而除了最重要的政治風險之外,“中國美元”的存在和運行會帶來某些弊端,主要表現在以下各方面:
一、以債權方式投資于美國美元資產會有流動性的問題;盡管美國國債可以快速變現,但任何巨額美國國債的出售,尤其是中國國家持有的美國國債的出售,都會引起市場的巨大波動,降低美國國債的價值,從而對美國國債的持有人不利。由于中國已經是美國國債最大的單一持有人,因此中國無法完全按照市場運作的方式,以自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來處理持有的美國國債。因此持有美國國債使得中國的外匯儲備的流動性不足,而且受到中美兩國關系、美國國債市場自身波動的威脅。
二、國家出面持有美元資產會給中國國內貨幣政策帶來不良影響;人民幣匯率曾經長期采用盯住美元的做法;在人民幣/美元購買力平價失衡、全球預期人民幣將會相對美元升值的情況下,大量美元熱錢涌入中國換取人民幣,以求收買廉價資源并獲得匯率波動收益。而中國央行為了維持固定匯率,不得不大量買入美元,從而加劇了中國外匯儲備問題,導致了通貨膨脹的風險。由于中國的外貿始終是出超,國外對中國的直接投資FDI仍未出現相反的趨勢。因此在可以預見的時期內,除非中國做出重大反方向的決策,中國的國家外匯儲備、包括美元的持有量,將持續增長。
三、中國缺乏對“中國美元”財富進行貨幣和金融政策管理的權利;與中國持有巨額美元資產所有相關的弊病中、最關鍵的問題在于美元是美國的國家主權貨幣,理論上只有美國貨幣當局既美聯儲才有權力決定美元的供應、貨幣政策、金融制度等一系列直接影響美元價值的事宜。在與美元有關的貨幣和金融問題上,法律上連美國政府都無權干涉美聯儲對美元的管理工作,因此中國政府完全無法為保證自己的利益而對美元貨幣政策施加影響力。所以盡管中國政府持有巨額的美元資產,但卻缺乏做為債權人的各種相應法律和政治性的權利,而僅僅有有限的商業性金融權力,而這些權利的運用還要受到政治的限制。
五、不能用“貨幣戰爭”之類簡單思維來理解“中國美元”問題的復雜性
而本來在國際貨幣和金融領域,如果是純粹的商業交易,任何可以引起債權人疑慮的資產投資就根本不會被完成;因此在中美之間復雜的“中國美元”問題上,中美雙方對交易的擔心和交易卻始終在進行就足以證明,中美之間的債權人和債務人關系還不是建立在普通的商業基礎之上,相反卻承載了本來不應該有的政治、軍事和戰略意義。所以“中國美元”除了是具有戰略意義的中美貨幣和金融交易中的債權和債務關系,某種意義上同樣是中美之間大國和平的戰略穩定因素。而這種戰略穩定因素的作用和機制與當年美蘇之間的“有把握相互摧毀”的核戰略非常接近。
只不過這一次中國不是用自己的外匯儲備為武器威脅美國人,而是以善意債權人的方式與美國發生往來,但在“中國美元”問題上,中美雙國都有不同程度的戰略困境。中國的困境是現階段中國出于經濟利益和戰略利益雙重考慮,只能將巨額的國家外匯資產投資于美國政府債券,但卻對資產的安全有疑慮。而美國的困境是在還沒有與中國形成緊密政治和戰略關系之前,就由于成為對中國負債國的地位、而喪失了在中美關系中惡意對待中國的自由。
現階段的美國已經由于這筆巨額投資于美國的“中國美元”而被迫對中國說話客氣,在行動上開始減少對中國刺激,中美關系近年的波瀾不驚與中美之間這筆巨額的中國財富投資于美國有絕對關系。這也正是為什么就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中國政府依然增持美國國債資產的原因;當中美兩國因“中國美元”資產的存在從而有共同利益維護美元的穩定時,只要美國不首先做出損害中國家利益的新戰略舉動,中國最好的自保、同時也是善意幫助美國的外匯儲備戰略,就是在對原有美元資產進行結構調整的同時,繼續增持相關的美元資產。
事實上中國購買的美國國債越多,美聯儲通過出售美國國債而投放在美國市場的高能美元貨幣就越少,因此象中國這樣的巨額美元持有者的權益被攤簿的危險就越小。因此中美兩國在“中國美元”問題上的共同利益與中美貿易關系一樣,已經成為一種具有自己獨立的邏輯和規則、一定程度上已經擺脫了被兩國間敵對政治力量惡意操控,能夠保證現有的兩國間的和平共存關系,因此中國投資于美國的中國國家外匯儲備,本質上已經是中美兩國間和平的新保障機制,同時也是一種對破壞和平者有震懾力的和平戰略力量,但絕對不是一種可以被隨意操縱的武器,因為貨幣和金融的本質不是對抗性而是合作性的。
任何正確的決策首先要依據正確的理論模式,而國內許多人的國際金融和貨幣知識來源于近年流行于國內的“貨幣戰爭”、“資本戰爭”、“貨幣陰謀”一類書籍,這類本質上是商業操作和庸俗作品而不是專業研究的作品,用非學術手法描繪了許多錯誤、有關貨幣問題的圖像。而這些作品事實上僅僅其書名就已經嚴重的誤導了公眾; 由于貨幣的本質是社會分工與合作的手段,而完全不是一種暴力對抗的手段,因此用“貨幣戰爭”之類的概念來描繪國際貨幣制度,從一開始就會誤導公眾;在這一點上這類通俗作品已經成功做到了。
而這類偽金融貨幣知識觀念的流行,也是目前國內公眾對中國巨額外匯儲備投資于美元資產不信任的主要原因。正像貨幣領域有所謂“劣幣驅良幣”的規律,在知識領域,錯誤和膚淺的觀念,也總是比真正的專業知識和科學邏輯流傳的更廣,更糟糕的是此類偽知識在當代中國為了各種目的,會拉民族主義的大旗作虎皮來危言聳聽,在中國貨幣關系問題上,當下的情況正如此。中美之間的確存在著嚴重的貨幣金融和貿易問題,而且矛盾的焦點目前主要表現在“中國美元”的存在和運行,但問題的本質與以上流行的觀念有根本性的差異。
參考資料: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國外匯儲備--2011年http://www.safe.gov.cn/model_safe/tjsj/tjsj_detail.jsp?ID=110400000000000000,22&id=5
美聯儲官方網站:美聯儲資產負債報表第9項—美聯儲各地區分行資產總匯:http://www.federalreserve.gov/releases/h41/current/h41.htm#h41tab9c
中國歷年外匯儲備總表--1950-2005年:中國證劵網
http://www.cnstock.com/08jinrong/2008-12/12/content_3918462.htm
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國歷年外匯儲備http://www.safe.gov.cn/model_safe/tjsj/tjsj_list.jsp?id=5&ID=110400000000000000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